原创 隋末枭雄李密,为何在人才济济时一败涂地?
创始人
2025-09-21 05:01:17
0

咱们今天来聊聊隋末那个曾经风云一时的枭雄李密哈。李密这人,出身可不一般,他是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家庭背景那是相当雄厚。而且啊,他从小就喜欢读兵书,志向远大,一心想着救世济民。你看,这起点多高,条件多好,身边还聚集了不少有本事的人。可让人纳闷的是,这么一个看似占尽优势的人,最后咋就一败涂地了呢?咱今天就来唠唠这背后的原因。

战略决策失误:洛阳攻坚战的困局

李密最开始崭露头角,是跟着杨玄感起兵反隋。当时他给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上策是突击攻下涿郡,把控要道,把隋军拒之关外,让他们溃散;中策是进犯长安,凭借关中的地势来抵御隋炀帝;下策才是占领洛阳。可杨玄感呢,偏偏觉得李密说的下策最好,认为路过城池不攻打,显不出军队的威力,而且朝廷官员的家属大多在洛阳,拿下洛阳能影响世人。结果,杨玄感就这么选择了攻打洛阳,最后兵败身亡。

后来李密自己带领瓦岗军的时候,也犯了类似的错误。当时瓦岗军实力不断壮大,占据了洛口仓,势力如日中天。这时候,有个叫柴孝和的有识之士就来劝说李密,让他绕过洛阳不打,直接西进关中,拿下长安。柴孝和想得挺明白,长安可是政治中心,拿下长安,那可就有了成就大业的基础。但李密呢,拒绝了这个建议,还是坚持攻打洛阳。为啥呢?一方面,李密考虑到瓦岗军大部分人都是中原人,攻打洛阳,这里好歹还算得上是他们的桑梓之地。要是越过洛阳去关中,这和将士们的直接利益关系就不大了,他怕强行让大家去关中,会像当年杨玄感那样,失去众人的支持。另一方面,从军事角度看,瓦岗军的后勤补给基地在洛口一带,在这里攻打洛阳,后勤补给有保障,可以想打多久就打多久。要是舍了洛阳去关中,前方没有可靠的补给基地,瓦岗军那么多人,吃什么呢?靠抢劫肯定是不现实的。而且当时还有王世充这个强劲的对手在一旁虎视眈眈,王世充这人韧性十足,百败而不死,还能时不时反咬一口。李密可不敢把这么个强敌放在自己的后路不管。所以啊,就这么着,强大的瓦岗军被洛阳城死死地拖住了。而李渊呢,趁着这个机会,轻轻松松地拿下了关中,为后来唐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结果来看,李密坚持攻打洛阳而放弃长安,这个战略决策无疑是错误的,他也为自己的这个误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内部矛盾激化:翟让之死的阴影

咱们再来说说李密和翟让之间的事儿。翟让是瓦岗军真正的创始人,早期一直在老家东郡一带劫掠,后来在徐世勣的劝说下,才开始向南进军,劫掠汴水上的官船,部众也慢慢发展到了一万多人。但翟让这人啊,性格鲁莽豪雄,缺乏大的谋略,要是一直由他领导瓦岗军,这队伍估计也就是个普通的地方武装,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李密的到来,可给瓦岗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战略上,他制定了争夺洛口仓、建立更大根据地的策略,还打出了反隋的政治旗号,让瓦岗军不再满足于绿林式的窜掠生活。在军事上,他也很有一套,不害怕隋朝名将张须陀,在他的指挥和设计下,瓦岗军不添一人,不增一将,就靠战术打法的改变,居然把张须陀的部队全部歼灭,还阵斩了这位专业剿杀农民起义军的悍将。此后,在李密的指导下,瓦岗军仿效北周和隋朝府兵建制,建立起了正规的步军、马军,分营相统,军容严整,号令鲜明,从一支散漫草率的绿林强盗队伍,变成了可以与隋朝正规军掰腕子打硬仗的精兵雄师。

随着瓦岗军一连串的胜利,李密的威望越来越高,大家都对他由衷敬佩。这一来二去,领导人的地位就发生了转换,翟让主动让贤,李密成为了瓦岗军的老大,建号称公,那风头一时无两。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翟让虽然让贤了,但他的地位始终是个棘手的问题。李密做了魏公之后,封翟让为司徒,翟让仍然拥有一大股部众,单雄信、徐世勣等猛将还是听他的指挥,而且翟让还别立一营。李密这么做,本来是为了报答当时翟让允许他别立蒲山营,算是特意尊重翟让,让他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却引发了大问题,往小了说,这导致政出多门,指挥不灵;往大了说,瓦岗军到底谁说了算呢?事实上,在瓦岗军日常权力运作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小摩擦。翟让可以随意支配降将的财产,甚至还敢公然殴打李密的僚吏。翟让或许是无心的,他就是那种粗豪的性格,但在李密看来,这就是对他权威的挑战,是可忍孰不可忍。再加上翟让手下也没有真正懂事理、明进退的知识分子,都是些像王儒信、单雄信这样的粗人,不仅不善于在李、翟之间起到调和的作用,反倒还推波助澜,刻意加剧两人的矛盾。

后来,翟让手下的人还怂恿翟让自为大冢宰,想把最高权力夺回来,这可彻底触碰到了李密的底线。最终,李密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选择了痛下杀手,斩杀了翟让。翟让死后,他的部众士气一下子就低落了,很多人都有了离散的想法。虽然李密赶紧通过单雄信、徐世勣表达绝无扩大屠杀的意图,罪只及于翟让和他的家人,这才勉强维持住了局面。但这毕竟是一桩血案啊,杀翟让这件事说到底是不义之举。在瓦岗军处于上升期的时候,表面上看好像没什么大影响,单雄信和徐世勣等人也都尽心尽责地发挥着作用。可一旦瓦岗军遇到挫折,那些潜藏的怀疑、猜疑、敌视、不安等情绪,就会像被点燃的火药桶一样,无限地发酵。就像后来李密在洛阳失利后,居然不敢到黎阳徐世勣的营中暂避,他怕徐世勣也来一场鸿门宴。而单雄信、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在瓦岗军失利后,居然甘于投奔王世充这个死敌。所以说,李密杀翟让这事儿,在瓦岗军这块铁板上深深地凿出了一道伤痕,而他却没办法弥补。

外部势力夹击:宇文化及与王世充的威胁

除了内部问题和战略失误,李密还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当时宇文化及在江都杀了隋炀帝之后,率领着十多万骁果军北上。这骁果军可是隋炀帝末年组建起来的一支精锐部队,战斗力不容小觑。李密为了避免自己被两面夹击,只好选择率军讨伐宇文化及。这一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虽然最后李密大败宇文化及,但他自己的军队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还没等李密缓过劲儿来呢,王世充那边又开始行动了。王世充趁着李密和宇文化及两败俱伤的机会,果断出击,对李密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此时的李密,军队刚刚经历大战,疲惫不堪,再加上内部矛盾已经开始显现,人心惶惶,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挡王世充的进攻。最终,李密的军队被王世充打得大败,他自己也只能四处逃亡,先后逃到武牢等地,最后在河阳县与王伯当汇合。

曾经风光无限、手下人才济济的李密,就这么在战略决策失误、内部矛盾激化以及外部势力夹击的多重因素影响下,一败涂地。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在乱世之中,想要成就一番大业,光有人才和实力还不够,还得有正确的战略眼光,能够妥善处理内部矛盾,同时应对外部的各种威胁。

好啦,今天关于李密为何一败涂地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大家要是觉得有意思,别忘了动动您那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一下哟,祝您往后的日子里财源广进,万事顺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日本鬼子的侵略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明朝时期。那个时候,日本的浪人和武士横行四方,屠杀、抢掠无恶不作,甚...
0资源、缺水土的非洲国家,愣是... 在非洲大陆,有一个国家将童话般的愿景化为现实:佛得角实现了电力稳定供应,境内彻底消除疟疾,贫困人口享...
原创 夏... 大禹去世后,夏族的夏启与东夷的伯益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最终夏启战胜了伯益,并开始了长时间的南征北战,打...
原创 民...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偏远省份。在遥远的古代,这片土地孕育了神秘的古滇王国,充满了传奇色彩。然而...
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经各地申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组织评...
郑和文化新时代研究座谈会在太仓... 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620周年,也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今天,郑和文化新时代研究座谈会在太...
原创 南... 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一生正直光明,忠诚报国,然而他却在1142年被宋高宗赵构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斩...
原创 7... 重点进攻山东 1947年5月初,国民党军正在对山东解放区进行猛烈的进攻,战略部署紧密而迅速。25万一...
原创 这...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中,涌现了众多王朝和大小国家。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这些国家之间不断爆发战争。...
刘建妮,“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9月19日,中国科协发布关于撤销周新源等5人所获奖励的公告,收回5人所获奖章、证书、奖金。其中刘建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