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河南老农收养日本兵,47年后日本兵回国,是怎么对待老农后人的?
创始人
2025-09-20 17:04:52
0

1946年,一个平凡的清晨,天刚刚亮,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湿气。南召县的高庄村外,孙邦俊,这位朴实的老农,正扛着一担沉重的粮食,准备像往常一样,前往黑石寨集镇卖粮。这一切看似和往常一样,平淡无奇。然而,命运的转折,就在这天发生了。

当孙邦俊走到集镇时,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忙碌,他突然注意到不远处有一个衣衫褴褛、满脸污渍的乞丐朝他走来。乞丐的衣服破旧不堪,但在破布下隐约可以看出那是日本士兵的军装——这让孙邦俊的心中泛起了复杂的情绪。毕竟,抗战才刚刚结束不久,战争的创伤依然未愈。出于对战争的痛恨和对日本的偏见,他下意识地对这个乞丐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厌恶。然而,事情却因一个旁人的随口之言而发生了改变。

村里的一个老乡看到孙邦俊与这名乞丐对峙时,随口说道:“这日本兵活不了了,不救他,恐怕真会饿死。”就这一句话,深深触动了孙邦俊的心。虽心中不愿,但他还是给了乞丐两个窝窝头,想着至少不让他饿死。后来,孙邦俊更是决定带这名伤兵回家,给他提供一个栖身之所。而这个决定,最终持续了整整47年。

然而,孙邦俊并未预见到,这一举动将给他和他的家庭带来多少曲折的故事和不幸的后果。

根据孙邦俊的女儿孙福连的回忆,父亲回家时,居然带回了一个男人。孙邦俊告诉家人,这个男人是一个日本伤兵,乞讨已久,几乎饿得奄奄一息。孙福连记得父亲的话:“他乞讨了一年多,没人理他,瘦得不成样子,给他两个窝窝头,可能不管他,他就要饿死了。”孙邦俊补充道,虽然他知道这个人是日本兵,但当时战争刚结束,大家都痛恨日本,但看到他快死了,实在不忍心。

孙邦俊开始并没有打算收养他,毕竟战争时期,如果遇到日本兵,他也许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斧头。但由于邻居的劝说,他最终决定将这个伤兵带回家,照顾他一段时间。虽然当时孙邦俊心中有过犹豫,但最后的决定却深深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可是,照顾这个日本兵的困难,远比孙邦俊预料的要大。这个日本兵言语不清,甚至丧失了记忆,且没有太多劳动能力。孙邦俊试图让他参与一些农活,希望能分担一些家里的压力,他带着他去田里拔草、喂牲畜,但这个伤兵却总是做不好,连喂养牛羊的草料也只是草草了事。孙邦俊无奈,只能让他做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捡拾柴火。即便如此,伤兵的劳动效率还是很低,给孙家带来了不少困扰。

除了劳动能力不足,这个伤兵的生活习惯也让孙家人十分困扰。晚上,他经常会突然大声喊叫,甚至会自己打自己的脸,直到把自己打得面目全非。更糟糕的是,他看到家人给他做的新鞋后,居然用菜刀将鞋子砍烂。厨房里时常会有饭碗被砸碎的声音,家里一度乱作一团。尽管如此,孙邦俊夫妻依然没有放弃,他的妻子对这个伤兵也尽心照顾,晚上经常会去查看他是否安好。

邻里邻居开始对孙邦俊的行为产生了疑问。村里的人也开始议论纷纷:“为什么要收养一个日本兵?这不等于是和敌人通敌吗?”他们甚至指责孙邦俊不爱国,觉得他这做法简直是莫名其妙。尽管如此,孙邦俊并没有被这些流言打倒。他觉得,这个日本兵并没有什么恶意,既然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自己不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去。他坚信,自己应该照顾这个无助的“残障”人士。

然而,日子并没有因此变得轻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伤兵的健康状况变得越来越糟,甚至出现了偏瘫,卧床不起。孙邦俊夫妇不仅要照顾他的日常起居,还花费了大量的钱去请医生为他治病。尽管村民们劝他们将他赶走,孙邦俊夫妻依然没有放弃,始终尽心尽力地照料着他。

经过数月的照顾,这个日本兵的身体终于有所恢复,孙邦俊夫妻也付出了很多:用家里过年的小麦做馍,给他煮面、炒菜,甚至将老母鸡下的蛋都留给他吃。这一切并没有改变周围人的看法,反而让更多人对孙家产生了疑虑。他们觉得,孙家这么做实在太过“愚善”——帮助一个曾经的敌人,简直是不可理喻。

尽管周围的声音越来越大,孙邦俊依旧没有改变对这个日本兵的照料。甚至,孙家的孩子们,尤其是孙保杰,在1970年代也因为父亲的这一行为受到了不小的牵连。孙保杰考上大学时,却因“孙家收养日本兵”一事,遭遇了招生政审的质疑,导致他未能顺利入学。而这个日本兵,也成为了孙保杰人生中的一个无法摆脱的阴影。

即使如此,孙家人依然坚持照顾这个伤兵,并且开始帮助他寻找家人。在孙邦俊临终前,他曾叮嘱孩子们:“他虽然不懂事,但不能没人照顾,要尽快帮他找到日本的家人。”这份执着的心愿,也传递给了他的儿子孙保杰。

1975年,这个日本兵由于关节炎发作,再次卧床不起。孙保杰决定继续父亲的未竟事业,花钱为他请医生,甚至亲自学习针灸,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让这位伤兵恢复了行动能力。

1993年,这位日本兵的身份终于得到了确认。经过多方努力,孙家最终找到了他在日本的亲人——原来,他的名字是石田东四郎,是孙保杰父亲当年在战争中结识的战友。这个消息不仅在日本引起了广泛关注,媒体纷纷报道,甚至日本政府为此设立了“石田东四郎救援委员会”,筹集资金为河南的地方建设。

1993年6月,石田东四郎终于被送回了日本,孙保杰陪伴着他,回到了他自己的故乡。此时,日本民间已知晓了这一段跨国的友情故事。孙保杰和石田东四郎的故事成为了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至此,孙家人也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认可和回报,孙保杰的儿子获得了出国学习的机会。

尽管石田东四郎已回到日本,但孙家人依然未曾忘记他。王成香曾去日本探望石田,见到他时,石田试图跟着她一起走,那一刻,王成香泪流满面。她觉得,石田也许认为南阳才是他的家。虽然石田早已回到了故乡,但孙家对他的思念和关爱却一直没有改变。

2001年,电影《生者的墓碑》上映,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很多人却不知道,这部感人的电影,正是以孙家和石田东四郎的故事为原型。至今,很多人看到这部电影时,依然会被其中催人泪下的情节深深打动。

总的来说,这个平凡的农民,一对父子,通过几十年的坚持和奉献,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与宽容。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中日之间友谊的象征,也是对人性的深刻呼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太祖龙兴朔漠,践夏戡金,荡平西域,师行万里,犹出入户闼之内,三代而后未尝有也。——《新元史》 提起...
原创 唐... 一、决战怛罗斯 天宝十年四月,唐朝名将高仙芝带领三万汉番联军从安西出发,踏上了征途。队伍翻越了险峻的...
原创 刘... 三国时期,历史洪流奔涌而来,各种英雄层出不穷;这些历史人物在政治舞台上各展风采,他们的丰功伟业恐怕连...
原创 典...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句话是后世对三国武将的排位,其中的吕布和赵云无疑是赫赫有名的英...
原创 刘... 古人常言:“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这句话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朱元璋的伟大成...
原创 秦... 咱都知道,秦朝统一六国那阵仗,可离不开一位大功臣,王翦。这人可太牛了,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亲手灭掉了...
原创 姜...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驾崩时,其太子姬诵年幼,朝局复杂多变。为了防止诸侯藉机叛乱,周公旦代行摄政,...
原创 为...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在日本境内,仅有不到100所为日本自身所创办的学校。然而,有谁能够想象在中国的土地...
与文物相伴的日日夜夜里 热爱可... 文\李雨心 7月上旬,当成都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登上热搜,朋友圈被一位划船出行的小伙刷屏时。几乎是...
原创 大... 如果帮助朱棣实现其伟业是姚广孝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那么在朱棣即位后,对朱允炆的旧臣展开残酷的清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