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湖南省主席兼省“绥靖”总司令陈明仁将军在长沙郑重宣布和平起义。就在这宣布起义、与蒋介石彻底决裂的时刻,陈明仁却又写了一封信给蒋介石,信中他说道:学生仍愿意始终以校长为榜样,保持敬重。这让人不禁疑惑,陈明仁这是反复无常,摇摆不定吗?其实并非如此。陈明仁是湖南醴陵人,21岁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成为蒋介石的学生。众所周知,黄埔军校有许多期数,但蒋介石最器重的正是第一期学员。
当时的蒋介石尚未完全崛起,他非常用心地培养这些比他年纪相仿的学生,对他们寄予厚望。志向远大的陈明仁很快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期学员中的佼佼者。比如在东征战役攻打惠州的激烈战斗中,陈明仁冒着敌军炮火,率先攀登城墙。蒋介石亲自下达命令,部队以鸣枪礼向他致敬,当场晋升他为少校营长。这是陈明仁军旅生涯中首次重要的荣誉时刻。
这份荣誉来自蒋介石,知遇之恩让陈明仁铭记于心。他激动地说:“校长的滴水之恩,我必当涌泉相报。”在随后的多次战斗中,陈明仁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升迁速度迅猛,最终成为兵团司令。当然,他的升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蒋介石的器重,毕竟有人提拔,自然官运亨通。蒋介石已将陈明仁视为自己最信赖的嫡系将领。说陈明仁对蒋介石没有感情,那显然不准确,蒋介石既是他的恩师,也是他的领袖。
那么,既然如此,陈明仁为何最终宣布起义,断然与蒋介石决裂呢?这是因为他对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彻底失望了。陈明仁在东北战场表现优异,却被陈诚排挤,竟然遭到免职。功绩无人肯赏识,错误无人惩处,局势节节败退,国民党军土崩瓦解。陈明仁对此痛心疾首,他虽然深爱恩师,但更忠于真理。为了保护家乡父老免于战火,他毅然决定宣布起义。陈明仁是一个顶天立地、坚守始终的人。
当他决定起义时,计划给蒋介石写一封电报,坦陈心迹。许多人劝他无需再写,因为起义通电一发,蒋介石自然会得知消息。但陈明仁坚持认为,他们跟随蒋介石二十余年,最终应当有个正式交代,不能全然无视师生情谊。直到通电公布之前,他不愿让蒋介石一直蒙在鼓里,否则这会成为自己的心病。大丈夫行事,须光明磊落,有始有终。陈明仁的这种风范,让人联想到关云长般的义气。
大家都认可了他的想法,于是给蒋介石的电文很快起草完成。为什么要反对蒋介石?陈明仁在电文中说得非常清楚明白:政权黑白不分,赏罚失准,奸佞当权。他请求蒋介石立即停止内战,使和平大局早日实现。陈明仁引用“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古训,诚恳劝说蒋介石:
“子良永远不会忘记师生情谊和校长栽培。学生此举实为大局所迫、民意所驱,不忍再见第二个四平街。恳请校长体谅。若有一日国共再度合作,国家统一,学生仍愿以校长为榜样,马首是瞻。”
陈明仁的话语坦诚而诚恳,表示若蒋介石能幡然悔悟,站在人民一边,他依然认他为校长,愿意服从指挥。可惜大独裁者蒋介石根本不会领会他的良苦用心。当时蒋介石已逃至台北,深夜读到电文,怒不可遏,骂道:“我要将陈子良的首级挂在阳明山士林别墅!”并立即下令悬赏五万美元,谁若能拿到陈明仁首级送到台北,赏金奉上。
陈明仁苦口婆心劝说蒋介石,换来的是蒋介石的恶毒威胁,真是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不过领不领情是蒋介石的事,陈明仁只要尽了力,算是问心无愧。陈明仁正如其名,是个仁义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