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通海是大明开国的重要将领,以其忠诚勇敢、凶猛战斗而闻名。在元至正十一年左右,汝、颍一带的盗贼横行,百姓饱受摧残,民众的生计陷入困境。就在这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名叫金花小姐的人物,她自称拥有强大的妖术,能为百姓带来福祉。许多人被她的言辞和神秘气息吸引,纷纷加入她的行列,掀起了一场反抗朝廷的运动。这股势力迅速在江淮一带壮大,成为了当时不可忽视的力量。
就在金花小姐的势力崛起之时,俞通海父子也加入了这个阵营,他们追随金花小姐的弟子李普胜。可惜,金花小姐最终失败,在大势已去后,俞通海和其他一些人,如赵普胜、廖永安、廖永忠等,选择了在巢湖安营扎寨,暂时寻求庇护。
然而,安稳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南方红巾军中的一个叫做左君弼的将领,带着一支军队占领了庐州,即现在的合肥市。巢湖恰好位于庐州境内,俞通海和廖永忠一行人开始遭遇左君弼的各种刁难,形势变得愈加严峻,生死存亡岌岌可危。
转眼间,时间进入了至正十五年五月。俞通海得知朱元璋已经攻下滁州,并打算跨过长江向南进军,但因缺乏水军,无法顺利行动,因此停留在和州。此时,听闻俞通海等人准备投降,朱元璋兴奋异常,决定亲自前往巢湖接纳他们。在他到达时,天公似乎也在帮忙,恰逢大雨倾盆而下,使巢湖水位迅速上涨,马场河港口的水道积水达一丈深,原本干涸的河道得以恢复通航。
借此机会,俞通海率领巢湖水师出湖,顺利抵达和阳,并成功攻占了元朝中丞蛮子海牙所占领的多个水寨。由于作战表现出色,俞通海被晋升为万户。此时,朱元璋深刻认识到巢湖水师的强大,随即准备安排渡江战役。俞通海随大军攻下了采石、太平等地,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一举击溃了海牙与陈兆先的联军,最终占领了集庆一带,为朱元璋的南下扫清了道路。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俞通海继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随军攻下镇江、常州、宁国等地。当他在马迹山逼迫张士诚的守将投降时,情况急转直下,张士诚麾下的大将吕珍带着大军赶到,形势异常严峻。面对人数远超己方的敌军,许多将士产生了撤退的念头。但俞通海凭借过人的判断力和胆略,坚定地认为撤退只会暴露兵力的短板,无法化解当前的危局。他决定死守阵地,亲自指挥出击。战斗中,俞通海不幸被箭射中右眼,眼睛完全失明,但他依然坚持指挥战斗,并成功挫败敌军,最终获得了胜利。尽管眼盲,俞通海仍未放弃,一心保护大局,充分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
就在此时,曾经与俞通海一起投靠朱元璋的赵普胜突然叛变,转投陈友谅阵营,导致池州陷落。赵普胜在此后通过驻军在枞阳建立水寨,企图进一步扩大势力。朱元璋对池州局势十分担忧,命令俞通海前去处理。俞通海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成功将赵普胜击败,击溃了对方的抵抗,最终收复池州。凭借这次战功,俞通海被晋升为佥枢密院事。
随后的龙湾之战中,俞通海与常遇春等将领通过巧妙的诈降计,成功设下埋伏,重创了陈友谅的军队,使其狼狈撤退。在鄱阳湖决战中,朱元璋的船只不幸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趁机发起进攻。常遇春奋力射箭,将张定边打落,而俞通海则以自己的生命危险赶来支援,成功救出朱元璋。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俞通海的战船被陈友谅的巨舰撞击,船上所有士兵的头盔都被撞裂,只有俞通海侥幸存活。
第二天,俞通海带领部队发起猛烈反击,带着七艘装满火药的战船成功突入陈友谅的舰队,将敌军数百艘战船一举焚烧。随后,俞通海提出占领敌军上游的战略,成功为朱元璋创造了“关门打狗”的局面,最终将陈友谅的军队困死在鄱阳湖水域,饿死了足足一个月,士气低落,最终被全歼。这场战役,俞通海表现极为出色,也被朱元璋视为最为得力的将领之一。
在随后的战争中,俞通海继续随军攻占了武昌、通州、安丰、湖州等地,依旧维持着极高的战功。然而,元至正二十七年,在徐达围攻平江的战役中,俞通海再次遭遇敌方流矢,伤势严重。虽然他被送回金陵养伤,朱元璋亲自探望他,但那时俞通海的病情已经到了无法言语的地步。朱元璋深感无奈,泪流满面。第二天,俞通海就不幸去世,年仅五十多岁。由于没有留下子嗣,他的职务由弟弟俞通源继承,继续为大明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