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在他的历史著作《三国志》中对蜀汉的几位英雄进行了极高的评价。他提到关羽和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黄忠和赵云则被赞为“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这里的“灌、滕”究竟指的是谁呢?这又是褒是贬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首先,“灌”是指灌婴。灌婴是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早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灌婴就已经加入了刘邦的军队,并以其卓越的武艺和勇猛的气魄而闻名。在随同刘邦攻打塞王司马欣和雍王章邯等敌军的战斗中,灌婴表现出了非凡的战功,尤其是在夺取三秦之地的关键战役中,他的表现可谓赫赫战功。
灌婴在战斗中擅长率领骑兵作战。例如,他曾参与了决定楚汉争霸胜负的“垓下之战”,帮助刘邦在这场关键战役中彻底击败了楚霸王,结束了长达数年的战争,捍卫了汉朝的建立。汉朝建立后,灌婴又参与了平定异姓王的叛乱,显示了他卓越的将才。吕后去世后,他与周勃等一同平定了诸吕之乱,成功地拥立了汉文帝。因而,灌婴被赐升为太尉,不久后又接任丞相,显赫一时,是个真正的将领。
接下来,“滕”则是指夏侯婴。他是刘邦的故乡人,也是一位早期追随刘邦起义的将领。夏侯婴曾担任滕令奉车这一职务,因此被称为滕公。在汉朝建立进程中,夏侯婴表现同样突出,战绩斐然,因功被封为昭平侯。尤其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在彭城(今江苏徐州)遭到项羽的重创,狼狈逃窜,甚至不得不扔下自己的儿女(后来的汉惠帝与鲁元公主),以求保全自己,正是夏侯婴及时救下了他们,避免了被楚霸王的军队俘获的悲惨下场。这与三国时期赵云救主的事迹有着相似之处,充分展现了夏侯婴的忠诚与勇气。
刘邦称帝后,夏侯婴被封为汝阴侯,并与灌婴一起协助刘邦镇压了臧荼、韩信、陈豨、英布等异姓王的叛乱。在刘邦去世后,夏侯婴继续辅佐后来的帝王,度过了一生的安稳岁月。
综上所述,陈寿在将黄忠和赵云比作“灌、滕”时,显然是给予了他们高度认可和赞赏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