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元年(581 年)的春天,长安大兴宫的昭阳殿内,隋文帝杨坚正握着刚出生女儿的小手,眼中满是宠溺。这个粉雕玉琢的女婴,是他与独孤皇后的第五个孩子,乳名阿五。此时的杨坚刚刚取代北周建立隋朝,正雄心勃勃地准备一统天下。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儿,日后会成为权力祭坛上最悲情的牺牲品。
兰陵公主杨阿五的童年,是在父母的庇护下度过的。隋文帝对这个小女儿格外偏爱,不仅因为她 “美姿仪,性婉顺,好读书”,更因为她是独孤皇后晚年所出,承载着父母对子女最纯粹的温情。据《隋书》记载,隋文帝曾多次在朝堂上提及兰陵公主,称其 “质迈寒松,志节坚贞”,甚至将她的画像悬挂于内宫,作为诸公主的典范。
然而,这份宠爱背后,早已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作为帝王之女,兰陵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政治使命。开皇四年(584 年),年仅 4 岁的阿五被许配给襄州刺史王谊之子王奉孝。这场联姻看似是隋文帝对功臣的笼络,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博弈 —— 王谊曾助杨坚平定三总管之乱,将女儿嫁入王家,既能巩固君臣关系,又能监视这位功高震主的老将。
开皇九年(589 年),10 岁的兰陵公主正式下嫁王奉孝。这场婚礼极尽奢华,隋文帝不仅赏赐了大量金银珠宝,还亲自护送女儿至王家府邸。然而,这场看似风光的婚姻,却在短短两年后戛然而止。开皇十一年(591 年),王奉孝突然病逝,年仅 12 岁的兰陵公主瞬间从新嫁娘变成了未亡人。
按照礼制,兰陵公主需为丈夫守孝三年。但一年后,王谊却上书隋文帝,请求让公主提前除服。这一请求看似出于对儿媳的体恤,实则暗藏玄机 —— 王谊因与杨坚的矛盾日益加深,试图通过此举试探皇帝的底线。然而,他低估了隋文帝的政治手腕。御史大夫杨素借机弹劾王谊 “意图谋反”,隋文帝顺水推舟将其赐死,王家从此一蹶不振。
这场变故让兰陵公主第一次尝到了政治的残酷。她亲眼目睹了公公被处死时的惨状,也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 曾经门庭若市的王府,如今冷冷清清;那些昔日对她笑脸相迎的亲戚,如今避之不及。但更令她痛苦的是,父亲隋文帝为了维护皇权,竟然默许了这一切。在《兰陵公主墓志》中,她用 “痛皋鱼之晚悟,感树静之莫因” 的典故,表达了对家族命运的无奈与对父爱的失望。
仁寿元年(601 年),守孝期满的兰陵公主迎来了第二次婚姻。这一次,隋文帝为她选择的夫婿是河东柳氏的柳述。柳述出身名门,其父柳机曾任隋朝纳言,本人更是 “少以明经显,文帝爱其才”。然而,这场婚姻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政治算计 —— 隋文帝本欲将兰陵公主许配给晋王杨广的妻弟萧玚,却因担心杨广势力过大而临时变卦,转而选择了柳述。
兰陵公主与柳述的婚姻,起初是甜蜜的。柳述不仅相貌堂堂,而且才华横溢,两人常以诗词唱和,感情日笃。兰陵公主在婆家也表现得温婉贤淑,“侍奉公婆,亲奉汤药”,甚至亲自为生病的婆婆煎药熬汤,赢得了 “妇德备至” 的美名。隋文帝对这个女婿也愈发器重,不仅将其提拔为兵部尚书,还常对近臣说:“柳述,朕之佳婿也。”
然而,这段看似美满的婚姻,却在不经意间埋下了致命的隐患。柳述因帝婿身份而平步青云,逐渐变得恃宠而骄。他不仅在朝堂上多次顶撞权臣杨素,甚至公开嘲笑杨素 “老迈昏聩”,由此结下了深仇大恨。更重要的是,柳述与废太子杨勇关系密切,这让时任太子的杨广对他充满猜忌。一场围绕皇权的暗战,正在悄然酝酿。
仁寿四年(604 年)七月,隋文帝杨坚在仁寿宫病重。此时的朝廷早已暗流涌动:太子杨广急于登基,而柳述则暗中支持废太子杨勇复位。七月十三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 —— 杨广趁隋文帝昏迷之际,企图非礼宠妃宣华夫人,被隋文帝发现后,怒令柳述起草诏书,召回杨勇。
关键时刻,杨素与杨广合谋矫诏,将柳述、元岩逮捕入狱,并伪造遗诏立杨广为帝。三天后,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这场被后世称为 “仁寿宫变” 的事件,不仅让杨广登上了皇位,也彻底将兰陵公主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隋炀帝即位后,立即展开了对政敌的清洗。柳述先是被免去官职,后被流放岭南;兰陵公主则被要求与柳述 “离绝”,改嫁他人。面对兄长的淫威,兰陵公主展现出了惊人的倔强。她拒绝朝见隋炀帝,上表请求削去公主封号,愿随夫流放:“先帝以妾适于柳家,今其有罪,妾当从坐,不愿陛下屈法申恩。” 这番话,既是对丈夫的忠诚,也是对皇权的无声反抗。
隋炀帝对妹妹的反抗勃然大怒。他派人将兰陵公主幽禁于宫中,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并多次派使者劝说她改嫁。然而,无论隋炀帝如何威逼利诱,兰陵公主始终不为所动。据《隋书》记载,她 “质迈寒松,志节坚贞”,甚至以绝食相抗,只求与柳述同生共死。
这场博弈持续了三个月。最终,隋炀帝失去了耐心。他派人强行将兰陵公主从宫中拖出,送往洪渎川的临时住所,并严令任何人不得探望。兰陵公主在绝望中病倒了,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却仍念念不忘与柳述的夫妻之情。临终前,她挣扎着写下最后一道上表:“昔共姜自誓,著美前诗,鄎妫不言,传芳往诰。妾虽负罪,窃慕古人。生既不得从夫,死乞葬于柳氏。”
大业二年(606 年)正月,兰陵公主在洪渎川病逝,年仅 32 岁。她的离世并未换来隋炀帝的一丝怜悯 —— 皇帝不仅拒绝了她归葬柳氏的请求,还将其草草葬于洛阳城南的荒僻之地,葬礼规格之低,甚至不及普通官员之妻。史书记载,隋炀帝 “览表愈怒,竟不哭”,而朝野上下,无不为之唏嘘。
兰陵公主死后,她的丈夫柳述也未能幸免。他先是被流放龙川郡,后又被徙至宁越郡,最终因感染瘴气而死,年仅 39 岁。这对苦命夫妻,生前被皇权拆散,死后仍不得团圆 —— 柳述的坟茔远在岭南,而兰陵公主的陵墓则孤寂地矗立在洛阳郊外,唯有寒风吹过,仿佛在诉说着这段被权力碾碎的爱情。
兰陵公主的悲剧,是封建皇权对人性的残酷吞噬。她出身帝王家,却从未真正拥有过自己的命运:第一次婚姻是父亲的政治筹码,第二次婚姻是兄长的权力制衡,而最终的抗争,则是对皇权最后的控诉。在她的墓志中,唐代史官魏徵写下了这样的评价:“兰陵公主质迈寒松,南阳主心逾匪石,足使义勇惭其志烈。” 这既是对她贞烈操守的褒奖,也是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无奈叹息。
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翻开《隋书・列女传》,仍能感受到兰陵公主那穿越时空的坚韧与悲凉。她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 “从一而终”,却也用生命印证了帝王家亲情的脆弱。在权力的漩涡中,她只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但她的故事,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