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赵不辜,淮厉自亡,燕灵绝嗣,齐悼特昌。”
这是班固在《汉书》中对于刘邦八个儿子的描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刘邦的八个儿子中,有两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而六人则是诸侯王。遗憾的是,这六个王子的结局都颇为悲惨,而他们的悲剧命运,基本上与刘邦的妻子吕后密切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按照他们的年龄顺序,详细回顾这些儿子的命运,并看看吕后究竟做了些什么,导致他们走向如此不幸的结局。
刘肥是刘邦的私生子,虽然他并非正宫所出,但刘邦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弃他于不顾,反而给予了他特殊的宠爱。刘邦不仅封他为齐王,还将六郡七十三城交由他统治,甚至还将说齐语的百姓都归入齐国,赋予他极大的权力。可以说,齐国成为了汉初最为强大的封国之一。
然而,刘肥的优渥待遇让吕后心生嫉妒。刘邦去世后,刘肥前来朝拜汉惠帝刘盈,但长期以来积累的矛盾在这一刻爆发了。在一次酒宴中,刘盈出于亲情的考虑,依照家人礼节将刘肥安排在自己上座,而吕后当时显然并未心情愉快,立刻命人送上两杯毒酒,让刘肥敬给自己。
眼看着刘肥就要将毒酒一饮而尽,刘盈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不对,迅速站起来,表示愿与刘肥一起喝酒。吕后见状大吃一惊,站起身打翻了酒杯,终于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刘肥虽然没有受到致命伤害,但也意识到自己曾一度身处险境,心生恐惧,迅速假装醉酒退席。
事后,刘肥得知吕后竟意图杀他,心中满是忐忑。于是,他决定采取措施,安抚吕后的唯一女儿——鲁元公主。他主动将齐国六郡中的城阳郡赠与公主,并尊其为“王太后”,一方面提高了鲁元公主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她的经济收入。这一举动得到了吕后的欢心,从此,她再也没有对刘肥下手。刘肥暂时脱离了杀身之祸,并回到了齐国。
然而,刘肥虽幸免于难,但他的余生充满了焦虑。最终,他活到了汉惠帝六年,年纪并不长。是否与长期的惊恐心态有关,不得而知。值得一提的是,在刘肥去世后,齐王之位继承给了他的长子刘襄。后来,正是刘襄发起了“诛吕”的起义,成为吕家灭亡的重要推手之一。
刘盈是刘邦的第二子,也是吕后的唯一儿子。刘邦刚登基时,他决定将刘盈立为太子,毕竟他是唯一的嫡子。然而,刘邦对这个性格软弱、缺乏魄力的儿子十分失望,几度有废除刘盈太子之位、立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太子的打算。幸运的是,多数大臣强烈反对,而吕后也请出了商山四皓这些贤士,以劝刘邦重视民心,从而确保了刘盈的太子地位。
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年仅16岁的刘盈即位为汉惠帝,而吕后则开始掌握了朝政大权。吕后为了对付昔日情敌戚夫人,甚至将戚夫人活生生地做成人彘,还在刘盈面前展示。刘盈目睹这一场景,受到极大刺激,直接病倒,无法起身,严重到一年多都无法处理政务。在病榻上,他向吕后表示:“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朝政大权完全落入吕后之手。
刘盈病愈后,吕后为他举办了一场婚礼,将年仅11岁的亲外甥女张嫣许配给他。这个安排让刘盈深感不满,他不但拒绝接近张嫣,还开始沉迷于酒色,不再参与国政。吕后为了避免太子失宠,策划了一场阴谋。她通过杀死刘盈后宫的一位美人,嫁祸给张嫣,并假称新生的孩子是张嫣所生,立其为太子。
公元前188年,刘盈在长期的压抑与痛苦中抑郁而终,年仅23岁。吕后立起的小太子很快成为新帝,但实际掌权的依旧是吕后。随着小皇帝长大,他逐渐得知母亲当年的所作所为,心生报复之心,吕后便果断将其废除,并最终将其处死,立刘盈的弟弟刘弘为皇帝。吕后死后,功臣与宗室联合起来发动政变,彻底铲除了吕氏,最终刘邦的四子刘恒登基为帝,成为汉文帝。
遗憾的是,刘盈被忽视的历史地位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尴尬的存在,连司马迁也没有为他写本纪。
刘如意是刘邦与戚夫人所生,戚夫人在刘邦去世后,因其权势过大而成为吕后的眼中钉。吕后将戚夫人残忍对待,甚至将她软禁在永巷中,并让她做苦力。与此同时,刘如意被召回长安准备除掉。
但刘盈得知后,急忙前去迎接刘如意,并将其藏匿在宫中。无奈,吕后终于抓住了机会,在刘盈外出狩猎时,毒死了年仅12岁的刘如意。
之后,吕后用极为残忍的手段杀害戚夫人,令刘盈深受打击,长时间无法恢复。最终,刘盈因承受不住这一切的痛苦而早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