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上的人物曾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一员,可以说是“元老级”的人物。更为重要的是,他曾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同时也是毛泽东的“顶头上司”。但不幸的是,由于个人性格的原因及其他因素,这位才俊最终没能打好自己手中的牌,将自己的一生毁于一旦。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2年,左起依次为赵光宸、刘清扬、周恩来和张申府,地点是在德国柏林。张申府生于1893年,和毛泽东同年。他曾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创始人之一。
1920年冬,张申府以蔡元培先生的秘书身份前往法国深造,临行前,李大钊和陈独秀委托他到法国后继续发展党员,并建立党的组织。到达法国后,张申府很快开始了他的组织工作,1921年初,他发展了自己的女朋友刘清扬加入党组织,并且又推荐了周恩来。几个月后,他与赵世炎、陈公培等人一起,在巴黎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不久,张申府回到国内,这时黄埔军校正处于建校初期,廖仲恺和戴季陶两位要求他推荐一些优秀的学生。张申府爽快答应,并推荐了15名曾在国外深造的学生,这些人中许多人后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中的骨干力量,其中周恩来便是名单上的第一人。
周恩来在1962年曾回忆起张申府为自己入党一事:“我非常感激刘清扬和张申府,是他们让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清扬,正是站在周恩来身旁的女子,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党员,且为最早的女性党员之一。
1922年,朱德、孙炳文、贺治华、章伯钧等人,怀着强烈的国家富强梦想,来到了德国柏林,寻找张申府,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加入共产党。当时朱德36岁,周恩来则只有24岁。周恩来随后找到了张申府并请示,他答应了朱德和孙炳文的请求,成为了他们的入党介绍人。
1921年春,天津觉悟社的成员在法国巴黎活动,张申府与周恩来、刘清扬等人合影。五四运动之后,张申府曾几度担任北大图书馆的代主任,帮助李大钊管理图书馆。1918年,毛泽东经杨昌济先生的介绍来北大工作,张申府因此成为了毛泽东的上司。张申府曾回忆:“那时,毛泽东在我麾下工作。”李大钊曾组织学生参与“勤工俭学”,在这段时间,毛泽东也参与了这项活动,负责图书馆的整理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与章士钊闲聊时提到:“那时,张申府可是我的顶头上司。”而张申府和毛泽东,曾在早期有过不少接触,也为彼此的人生轨迹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25年1月,张申府列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与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最后一气之下提出了退党。他事后回忆称:“蔡和森说我幼稚可笑,我至今仍记得他的话。当时我怒不可遏,直接走出了会场。周恩来在会场外拦住了我,他说他理解我的观点,但请求我不要退出党。我仍然没有动摇。”张申府的性格注定了他不会轻易妥协,最终他退出了党组织。
1980年代,张申府回忆一生时,曾痛心地说有两件事令他最为后悔:一是1925年退出了自己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二是1948年人民解放军接连战胜国民党军,他却在这个关键时刻发表了《呼吁和平》一文,结果被民盟开除,彻底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1986年,张申府去世,享年93岁。遗憾的是,在他去世时,媒体只是简单地称他为“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
张申府退党后,他和刘清扬保持了不寻常的婚外同居关系,尽管他家里还有另一位妻子,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议论。1926年,张申府为回应外界的指责,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在中国,结婚的人居然不能再有爱人,‘同居丈夫’、‘同居妻子’的说法太荒唐。”然而几天后,爆发了“三一八”惨案。刘清扬在极为复杂的白色恐怖下前往武汉工作,并最终与党组织失联,脱党。尽管如此,她的妇女运动并未因此停止。
1931年,张申府凭借文集《所思》名声鹊起,受聘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而此时,刘清扬因刚刚生育完孩子,主要以家庭主妇身份生活。张申府认为她不配与“教授夫人”这个称号,于是忽略了她的贡献,并且不时有风流韵事,生活变得越来越混乱。刘清扬因此与张申府大吵一架,最终暂时与他分开。
到了1948年底,张申府突然开始关心政治,发表了《呼吁和平》的文章,建议中共应承认国民政府的“宪政”。在国民党即将败局已定之时,这一言论引发了强烈的反感,民盟随即开除了他。刘清扬也在此时通过《人民日报》发表了离婚声明,彻底与张申府断绝了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刘清扬多次申请加入党组织,最终在1961年,在周恩来亲自过问下,她重新回到了中国共产党。刘清扬去世时,享年84岁。康克清曾在她的追悼会上感慨道:“她的一生,是为革命而奋斗的一生。她为妇女运动而奔波,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始终坚持着,为了国家的未来,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张申府虽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但他的信仰始终不够坚定。在与党内同志发生冲突时,他固执己见,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脱党行为。虽然他在党的建设初期做出了很多贡献,但由于他对革命的信仰不够坚定,以及在关键时刻发表不合时宜的言论,最终导致他被历史遗弃。
从周恩来和张申府的合影来看,年轻时的周总理不仅英俊非凡,而且聪慧、坚定、品德高尚、具有非凡的能力和卓越的成就,堪称完美。周总理的一生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璀璨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