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左宗棠终生难忘的恩师
左宗棠,清朝一代名臣,在其一生中,曾有一个影响他命运的贵人。这个人并非左右他命运的风云人物,却改变了左宗棠的未来,使他走上了仕途。21岁的左宗棠参加湖南乡试,面对的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关口。当时,年少的他才华横溢,学识深厚,已经在湖南小有名气。但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的作文被当场批评为不通顺,试卷被考官随手扔到地上。根据当时的规矩,试卷被丢弃的考生几乎注定了要被淘汰。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出现在意想不到的时刻。
这场湖南乡试的主考官,是徐法绩,一位品行端正、才学卓越的官员。不同于往年敷衍了事的惯例,徐法绩极其认真,他仔细翻阅了所有被摒弃的试卷,最终从五千份落卷中筛选出了六篇,其中就有左宗棠的名字。正是这个意外的决定,改变了左宗棠的命运,也让他永远铭记了这个慧眼识珠的恩师。
左宗棠在陕西泾阳拜访恩师
如果左宗棠没有中举,他就无法跻身上层社会,也许永远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中举,恰恰是清代仕途的第一道门槛。没有这个身份,他注定无法成为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座上宾,也无法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成为重要人物。
30多年后,已成为钦差大臣、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带领十万大军西征,开始了他的西北大计。在潼关整军完毕后,左宗棠来到了泾阳,这座曾经改变他命运的地方。泾阳的父老闻讯纷纷赶来,目送这位曾经从一个举人、普通士子,成长为一代名臣的英雄。
而此行的最大目的,是探望左宗棠一生的恩师——徐法绩。徐法绩,陕西泾阳土门人,清朝著名能臣,他的慧眼识才,帮助了无数有志之士。在30多年前,他曾捡起左宗棠的试卷,给了这位年轻学子一次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徐法绩的名字,早已铭刻在左宗棠心中,他也深知自己今天的成就,离不开这位恩师的慧眼。
徐法绩的廉洁与坚守
徐法绩的名声并不仅仅因为一次偶然的发现,更因为他一生的正直与清廉。道光九年(1829年),徐法绩被重新召回朝廷,担任御史。他与年轻的道光帝十分投缘,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政治建议,尤其是在国家急需改革的时刻,徐法绩表现出色。
当时,直隶和河南地区发生了严重地震,民众灾情惨重,但当地一些官员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徐法绩挺身而出,发起弹劾,成功罢免了两位失职官员,受到朝廷重视。很快,他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任务——清查朝廷的银库。这个任务堪称一场政治风暴,而徐法绩在处理过程中,坚守廉洁,拒绝一切暗箱操作。为了揭露腐败,他还亲自冒险,揭发了胥吏与同考官联手窃取银两的阴谋,这一举动让徐法绩的声誉更上一层楼。
后来,徐法绩被任命为湖南学政,主持这一年的湖南乡试。正是因为他的认真负责,左宗棠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左宗棠的科举路途
左宗棠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出身贫寒,家境贫困,生活艰难。小时候,左家一年的收入连衣食都难以自给,父母去世后,他的家庭更是陷入困境。尽管如此,左宗棠依然坚持读书,他在柳屋前题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透露出他志向的非凡。
然而,左宗棠的科举路可谓波折重重。他早年虽在三湘之地小有名气,但真正的成功,却并非一蹴而就。尽管他才情出众,左宗棠却屡屡与进士擦肩而过。正因如此,他的“举人”身份显得尤为重要。可是,这一过程同样充满艰辛,尤其是在他父母相继去世后,左宗棠便陷入了长时间的科举停滞期,甚至在二十三岁时才以监生身份参加湖南乡试。如此不平凡的起步,成了他在历史上流传的传奇。
左宗棠和恩师的命运交集
左宗棠在1832年参加的湖南乡试,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尽管他深受当地学界的认可,但在考试中,他的文章却因“欠通顺”被当场丢弃。可命运的波澜并未结束,徐法绩作为主考官,他并没有像其他考官一样草草放弃,而是亲自检查每一份遗落的试卷。他从中挑选出六份值得重视的试卷,其中就有左宗棠的。
这个举动,彻底改变了左宗棠的一生。经过一次彻底的评审,左宗棠的文章得到了重审,原本被视为不通顺的作文,最终获得了同考官们的认可。最终,左宗棠成功中榜,成为了科举中的一员。
左宗棠的高考作文——《选士厉兵》
在那篇震惊当时学界的《选士厉兵,简练杰俊,专任有功》中,左宗棠论述了当时朝廷急需选拔精兵强将的现实,他的文字简练深刻,展示了其卓越的政治眼光和历史责任感。文章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采,更是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对国家战略和士兵选拔的改革意见,极具时效性和前瞻性。最终,这篇文章被送到道光皇帝面前,左宗棠也因此名扬帝心,逐渐走向仕途的巅峰。
他们的命运交汇
左宗棠的仕途能够成功,离不开徐法绩的支持与帮助。在左宗棠的政治生涯中,徐法绩始终是他心中的灯塔。可惜的是,徐法绩并没有看到左宗棠日后的光辉成就。虽然他为左宗棠指引了前路,但最终还是因为过度劳累病逝了。
然而,左宗棠并未忘记这位为自己铺路的恩师。他不仅亲自前往泾阳祭拜,还为徐法绩修缮墓地,树立了高大的神道碑。更为难得的是,左宗棠将徐法绩的孙子请为幕僚,为西征提供了重要的策略支持。最终,泾阳成了左宗棠在西北的茶叶贸易的一个重要枢纽,徐法绩的故乡因此受益匪浅。
左宗棠一生的成就,离不开他那位慧眼识珠的恩师——徐法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