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朱元璋刚刚处理完朝政,回到后宫,原本打算稍作休息。然而,刚一进宫,内臣和女史就蜂拥而至,开始汇报宫中的一堆事务。对55岁的朱元璋来说,这一切都显得异常陌生。以往,迎接他回宫的总是马皇后,而如今,马皇后早已离世,无法再为他分忧。原本井然有序的后宫事务,现在却不得不由他亲自处理,尽管他已经深陷繁忙的政务中。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七》记载:“上尝罢朝,内臣、女史更进奏事不已。上凄然不怿,曰:‘皇后在,吾岂有此烦聒哉?’后在时,内政一不以烦上。上从容甚适,故不胜哀悼焉。”
这时,朱元璋内心的痛苦与孤独可见一斑。面对繁杂的政务和孤寂的后宫,他不禁怀念昔日马皇后的陪伴与支持。
那么,既然马皇后去世,朱元璋为何不考虑再立一位新皇后呢?毕竟,皇后一职空缺,立一位新皇后也不会让国家丧失威仪。从个人感情和现实利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朱元璋选择不再立皇后的根本原因,或许正是在这两个方面的深刻考量。
马皇后:
马皇后,原名马氏,出生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七月十八日,家族来自宿州闵子乡新丰里。她的父亲是马公,母亲郑氏。因家庭变故,她由父亲的挚友郭子兴抚养长大。郭子兴是定远的地方豪杰,在元末乱世中起兵反元,自封为元帅,迅速成为濠州一带的地方霸主。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年仅25岁的朱元璋在好友汤和的召唤下投奔郭子兴,成为其军中的亲兵。
虽然朱元璋没受过太多教育,但凭借着过人的聪慧与胆略,他迅速赢得了郭子兴的信任。为了拉拢这位得力助手,郭子兴将养女马氏许配给朱元璋。随着朱元璋势力的不断扩展,郭子兴与朱元璋之间逐渐产生了矛盾,但幸运的是,马皇后在其中起到了调解的作用,避免了两人间的进一步冲突。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记载:“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
马皇后不仅在内政中尽心尽力,还在朱元璋与其他势力的争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帮助朱元璋度过了许多困难时刻。
风雨同舟的贤内助:
马皇后不仅是朱元璋的妻子,还是他在艰难岁月中的坚定支持者。在朱元璋和陈友谅激战之时,马皇后不辞辛劳,指挥后宫的女眷为吴军将士缝制衣鞋,为军队提供必要的物资。她的睿智与细心,也在朱元璋与陈友谅之间的政治斗争中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金陵登基,正式称帝。与此同时,他册封马氏为皇后,并在大臣们面前公开称赞她为“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并将她与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作对比。朱元璋的深情与尊重可见一斑。而当朱元璋计划为马皇后的家族加官进爵时,马皇后却反对,她坚决表示只需赐予他们适当的赏赐,无需封官。这一举动,为明朝后宫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避免了外戚干政的祸端。
朱元璋在《女戒》一书中明确表示:“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然而,马皇后却并不全然认同这一观点。她曾问朱元璋:“天下之民安乎?”朱元璋虽然有些不悦,但最终还是被马皇后的言辞打动,感叹道:“尔问甚善,然事不在尔。”
面对这样一位充满智慧与责任感的皇后,朱元璋自然无法轻易将其视作一个普通的后宫女子。
马皇后的离世与朱元璋的深情:
马皇后临终前,朱元璋痛哭失声,悲痛欲绝。他所说的“老身何以为怀”一语道出了他内心的悲伤与无奈。面对妻子的临终告别,马皇后淡然地表示:“死生,命也”,希望丈夫能始终谨记“慎终如始”,以确保子孙和百姓安宁。
对于这样一位贤内助,朱元璋又怎能轻易再立新皇后?他深知,马皇后在他身边,不仅是妻子,更是国家的支柱。
政治与个人情感的考量:
作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朱元璋自然清楚个人感情与朝廷利益的平衡。他并非完全反对继室,事实上,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皇太子妃常氏去世后,皇太子朱标就迎娶了次妃吕氏为继妃,朱元璋也曾同意这一决定。继妃吕氏享有与原妃平等的地位,而她所生的皇孙朱允炆,也被视作太子嫡子。
然而,马皇后去世前三个月,太子嫡长子朱雄英不幸夭折,这使得朱元璋产生了警觉。原本,朱允炆只是庶长子,但随着嫡长子的去世,他的地位迅速上升,成为了太子嫡长子。那么,未来太子继位后,朱允炆和朱允熥的继承问题便成为了关键。朱元璋认为,这个问题应该由太子自己来解决,而不是由自己提前做出选择。
朱元璋的深思熟虑:
由于马皇后生育了五个儿子,且年龄逐渐增大,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时已55岁,身体状况不再年轻。如果他在此时立一位新皇后,万一死后继子母的争斗再次起伏,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且,若从现有的妃嫔中选立皇后,难免会引发其他宫廷成员的不满。于是,朱元璋最终决定不再册立皇后。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在马皇后大祥和禫祭后,朱元璋册封了李杰之女为淑妃,并让她统领后宫事务。淑妃作为一位贤淑的女子,主要协助朱元璋主持后宫的事务,却并未生育子嗣,且在朱元璋驾崩前被殉葬。
结语:
朱元璋在马皇后去世后选择不再册立新皇后,既是对亡妻的深情怀念,也考虑到了国家政权的稳定。他深知,太子继妃的问题,将由朱标自己去处理,但自己与其他后宫妃嫔的关系复杂,绝不能让后宫干政。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依然坚持这一决策,保证了大明政权的平稳过渡。
朱元璋最后的选择,证明了他不仅是一位深思熟虑的皇帝,也是一位政治上极具眼光的统治者。他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而非仅仅满足个人的感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