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月,王洪文等人在上海掀起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月风暴”,随之而来的是在2月宣布成立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张春桥被任命为其主任,正式成为负责上海事务的重要人物。此后,张春桥被调往北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等一系列职务,为十年特殊时期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这位女性与张春桥有着密切的关联,她的名字是文静。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文静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执行过背叛的行为,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特务。不过,张春桥对此事始终保持沉默,像是为文静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使得她未曾受到任何审查。那么,文静身上藏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文静出生于1916年,其原名为李淑芬。在她的童年时代,她主要在天津接受教育。在那段学习生涯中,文静接触到了一些进步思想,沐浴在马列主义的影响下,逐渐成为一名思想进步的年轻人,并积极加入了共青团,参与一系列抗日救国的活动以及革命宣传工作。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线爆发,她毅然决定中止学业,前往晋察冀军区的党校进行学习。在此期间,她也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自己的革命征程。
1943年,文静被分配到北岳区党委宣传部任职,成为一名宣传干事。她的书法极其优美,经常向《晋察冀日报》投稿。当时,张春桥正任副总编辑,因审阅她的文章而与她建立了联系,对她的才华深感兴趣。在这一年,张春桥与文静获得了偶然的相遇。尽管当时文静已27岁,但她依旧显得清新学生气,齐耳短发搭配着一副大眼镜,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
张春桥对文静一见钟情,但不幸的是,1943年底,文静在日军的扫荡中被捕。被抓后,她被押往石家庄,参加日本侵略者所组织的反动宣传班。在那段时间,文静最终选择了叛变,成为了日军的特务,悄悄地为侵略者提供情报,协助其进行反动宣传工作。
1945年日本即将投降之际,文静抓住机会逃离了日军的控制,随后重新找到了张春桥。在张春桥的安排下,文静成为了《晋察冀日报》的编辑。尽管她向张春桥坦白了自己曾叛变的经历,但张春桥却始终选择隐瞒此事。此时,在张春桥的建议下,文静改名为文静,以此全心投入新的生活。
1947年,文静与张春桥在张家口喜结连理,而在1949年上海解放后,文静也在张春桥的安排下进入上海市委办公厅,成为一名基层干部。然而,在十年特殊时期来临后,随着张春桥步入高层,文静则显得愈发活跃。但此时,张春桥开始对文静的背叛历史有所顾虑,担心这会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他调任北京后,这段往事更是成为了他心底的禁忌。
张春桥一个人前往北京工作,有许多关于文静妒忌和“查岗”的传言,这些都是不实之词。现实中的文静对此事非常信任,但张春桥始终担心这段叛变经历会影响自己的前途。1973年,他正式向中央提出与文静离婚的请求,彻底与她划清界限。
尽管中央批准了他们的离婚申请,但外界对此并未知晓。在粉碎“四人帮”后,张春桥被捕,随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接受了“两案”的审判,被判处死缓,之后转为无期徒刑。最终,他在1998年时被保外就医。出狱后的文静,虽然被抛弃,但始终没有停止等待丈夫,仍然选择与张春桥共同生活,共度晚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