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些读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自己对清代京县的概念不太了解,误以为所有位于京城周边的县都属于京县。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京县的定义,特此整理并分享相关内容。
清朝入关后,沿袭了明朝的行政体制,在京师设立了顺天府,负责管理京城的民政事务,这也被称为天子脚下的“第一府”。官方通常称其为“京府”。顺天府的辖区是全国所有府中最大的一,且下属的行政机构划分较为独特,主要分为厅、州、县三级。具体而言,顺天府分为四个路厅,辖区包括五个州和十九个县。
到了乾隆年间,顺天府的辖区被固定了下来。西路厅包括涿州、大兴、宛平、良乡、房山;南路厅辖霸州、东安、文安、大城、保定、固安、永清;东路厅包括通州、蓟州、三河、宝坻、香河、宁河;北路厅则管辖昌平、顺义、密云、怀柔、平谷。此外,还设有一个遵化直隶州。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注意到,顺天府与直隶省的辖区存在较大重叠,这是清代行政区划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实际上,在行政管理中,顺天府和直隶总督的职权常有交叉,尤其是在双方共同管理的区域,通常由顺天府负责主导。
顺天府所辖的五州、十九县中,大兴县和宛平县自顺治年间开始便被确定为京县,并且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这一安排并未发生变化。之所以这两个县被划为京县,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辖区完全位于京师的范围内。大兴县的县衙设在京城内,具体位置在安定门以南的教忠坊,而宛平县的县衙则设在京城的地安门以西的积庆坊。
但清代的京县并不仅仅限于大兴和宛平。熟悉清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清朝还设有另一个京府——奉天府,其辖区包括一个京县、四个厅、五个州和十四个县。奉天府的京县就是沈阳县。
由此可见,清代的京县一共有三个:大兴、宛平和沈阳。
从官职品级上看,京县的知县为正六品,而外县的知县则为正七品。根据制度,京县的知县通常由外县的知县升任,晋升后,他们会先升任六部主事、都察院都事、京府通判、府同知,或成为直隶州的知州等职务。
在人员配置方面,京县的衙门机构及其人员规模通常比外县要庞大。例如,大兴县的县衙配有县丞一人(正七品),其办公地点设在礼贤镇,并且配有协助人员攒典一人。除此之外,还设有典史一人(未入流),其办公地点设在县衙的大门内,同样配有攒典一人协助。另设巡检司巡检三人(从九品),负责管理不同地区,如采育巡检司、礼贤巡检司和黄村巡检司,这些巡检司也有协助人员。
此外,雍正四年,大兴县还增设了庆丰闸闸官一人(未入流),办公地点在二闸门南。根据《光绪会典事例》记载,大兴县衙共有十四名吏员,分别负责承发房、吏房、户房、兵房、刑房、工房、礼房、仓房、库房等多个事务。
宛平县的机构配置也类似,设有知县一人,县丞一人,衙署设在门头沟;典史一人,巡检四人,其中柳村闸和雷家闸设有专职闸官。虽然大兴和宛平的县衙都设在京城,但这些县的官员也具有一定的京官性质。与外县相同,京县的职责主要包括管理地方的财税、治安、刑名、农桑、教育等事务。
不过,京县的知县在特殊时期,还需要承担一些临时的差事。例如,在顺天府文、武乡试期间,大兴县需要配合礼部和兵部,准备一些乡试所需的器材,如武乡试中的弓箭、步靶等器具,通常由大兴县知县负责。此外,每逢大型祭祀活动或皇帝寿辰、大婚等重大节庆,宛平县的知县也需要负责提供祭祀用的牛羊,以及相关庆典物品。
由于京师附近有大量皇室及贵族的庄园、菜园、果园等,大兴和宛平两县也需参与管理一些与八旗相关的事务,协助内务府处理日常事务。
在清代,京县知县的职位并不轻松,有一种说法称“附郭难当”,实际上相比附郭县的知县,京县的知县处境更为复杂。京师汇聚了大量的王公贵族,京县的知县通常是六品的小官,却常常需要处理与朝中重臣及贵族相关的事务。因此,他们的工作往往充满压力,必须谨慎小心,生怕得罪了权贵。然而,压力大也意味着机会多,京县的知县只要没有犯大错,任期结束后通常会得到提拔,有可能进入六部为官,或外派为知州等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清代正六品的知县并不仅仅局限于大兴、宛平、沈阳三县,山东的曲阜县知县也是正六品。这是因为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清朝帝王为了弘扬尊师重教的理念,特别提高了曲阜知县的品级,且曲阜知县的选任、晋升与京县知县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