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土木堡之变后,明帝国的中央兵团哪去儿了,为何只能靠边军打仗?
创始人
2025-09-18 01:31:13
0

这篇文章内容较为深刻,涵盖了明朝京军制度的变化和其在历史中的影响。我将按照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改写,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同时保持文章的主要信息和结构。

---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字数:3467,阅读时间:约7分钟

编者按:土木之变是明朝中前期的一次重大军事失败。这场惨痛的战役导致了明朝的精锐部队在土木堡覆灭,陷入了漫长的军事空窗期。明朝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兵力储备,还被迫依赖京城防线来应对外部的威胁。虽然京师的防御战最终获得了胜利,但自此以后,曾经威风凛凛的三千营便鲜少出现在历史的记载中。

与朱棣一同征战漠北的神机营同样未能恢复昔日的辉煌。无论是三千营、神机营,还是与其并列的五军营,所有这些部队都隶属于明朝的京营系统。换句话说,在土木堡之变后,明帝国失去了中央兵团,也即京营,转而依赖外地边军来进行军事对抗。那么,为什么在土木堡之后,明朝的中央兵团就消失了呢?

京营的由来和演变

京营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建立之前的“大都督府”。为了加强军事指挥,朱元璋创设了诸翼统军元帅府,后更名为大都督府,由他的侄子朱文担任第一任大都督。然而,在朱文被幽禁致死以及胡惟庸案爆发后,朱元璋对大都督府进行了再次调整,最终设立了五军都督府,负责管理“中外军士兵籍”。

随着五军都督府的建立,明朝的四十八卫京军便纳入了该府的管理范围。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京营的建设得到了更加精细化的推进。除了原先五军都督府所管辖的五军营外,朱棣还特意设立了“三千营”和“神机营”,这也就造就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三大营”。

与洪武时的四十八卫有所不同,三大营的兵力已增加至七十二卫,总人数大约为35万至40万左右。实际上,三大营仅仅是京畿地区守备力量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八府的京营部队作为补充,总数达到28万之多。

除了这些常驻的守备部队,明朝还设立了定期轮换的地方卫所,以此来保证京师的安全。永乐时期时,开始改为由四地派遣京操班军,届时的京操军总数达到了十六万人。

尽管数据上看,京畿守备力量庞大,甚至在经历土木之变的惨败后,依然保持着不小的底蕴,但这一切都仅限于理论。实际情况是,军队存在诸多问题,如“隐占”和“缺伍”现象极为严重,这些问题的积累最终导致了明朝军队的严重虚弱。

土木之变后的兵力调动

土木之变后,明朝的军事形势十分紧张。除了从京营抽调兵力外,其他地区的卫所军队也被紧急调派至京师进行防御。为了弥补兵力不足,景泰帝甚至下令从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挑选壮年百姓充兵,以保证明朝有足够的兵力应对可能的攻击。

然而,土木之变的惨败不仅暴露了指挥上的失误,更深刻揭示了京军本身的种种问题。缺编、空编以及士兵素质参差不齐,都让许多部队在战场上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此外,三大营之间缺乏基本的协调和配合,导致在战斗时无法形成有效的战术配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于谦提议从三大营等部队中挑选精锐士兵,组建出一支精锐部队,并将剩余的老弱士兵安置在“老营”中。这就是所谓的“团营制”。

团营制的创设与实施

团营制的设立经过了多次曲折的过程。尽管大家习惯称之为“十营团练”,但实际上这一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三营、五营、十营等多个阶段,其兵力也逐步增多。然而,尽管团营制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夺门之变”的发生,该制度一度被废除,直到明宪宗时期才再次恢复。

团营制的实施对京师防线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裁减冗余士兵,明朝终于能够组建出一支能够实际作战的军队。然而,尽管团营制的初衷是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但在实际操作中,“裁汰冗兵”的措施并没有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带来了更深层次的隐患。

冗兵裁减与军队腐化

万历时期,名臣冯琦对明朝军队的现状提出了深刻的批评。他认为,明朝对军务的整顿虽然在短期内有效,但从长远来看,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冯琦指出,“简精锐为团营而汰冗者为老营,未几而团营犹老营也;简精锐为正兵而汰冗者为备兵,未几而正兵犹备兵也”。这一论断清晰地揭示了明朝军队腐化的根源所在。

事实上,裁汰冗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士兵素质的差距,尤其是团营兵和老营兵之间的差异。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未被选中的老营兵依然被要求参与训练,而这些士兵由于没有得到充分的关照和训练,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逐渐下降。

占役问题对军队的影响

团营制中的另一大隐患是“占役”问题。在明朝的军队中,军官往往会利用职权将士兵强行指派给自己做事,甚至用于私人事务。这种现象从洪武时期便有所发生,但在团营制的实施后,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军官占役士兵的行为不仅让士兵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还对京军的整体士气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尤其是在景泰四年,官员曾上报称“京师统兵之官往往私役卖纵军卒”,这种现象的泛滥导致士兵的缺编情况愈加严重。最严重的是,连团营的精锐士兵也未能幸免,他们成为了勋贵们用来从事繁重劳动的“壮劳力”。

京军的衰落与明朝的困境

随着占役问题的持续蔓延,明朝的京军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到成化年间,京军的战斗力大幅下降,已不再是明廷所依赖的机动兵力。而到了嘉靖年间,京军的腐化已经成为了全国范围内的公认事实。

这种现象不仅仅影响了京军的作战能力,也直接影响了明朝在边境的防御能力。许多边军士兵甚至在战斗中因为担心京军的夺功而主动提高战斗意志,从而扭转了战局。曾经强大的京军,如今已经成为边军的“祸害”,这一变化无疑令所有人感到遗憾和惋惜。

随着京军的衰退,明朝不得不依赖外地边军来应对四面八方的敌人,尤其是在后期的长时间战争中。朝廷多次通过征集兵员的方式,调动边军进行支援,这种临时集结的方式对国家的经济、后勤、治安等各个方面造成了巨大压力。

然而,由于京军的荒废,明朝即使深知这种征兵方式的弊端,面对愈加严峻的军事危机,仍不得不采取这种方式来解决眼前的问题。

---

以上是我对原文的改写,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并保留了原意。如果您觉得有需要调整的地方,可以随时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民党将选举党主席,台媒:前台...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尹艳辉】据中时新闻网等台媒9月17日报道,前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与“战斗蓝”召集人、...
山西公布横水西周墓地发掘资料 ... 中新社太原9月17日电 (记者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7日对外公布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
百度美股大涨 9月17日消息,美股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道指涨0.04%,标普500指数跌0.03%,纳指平开。百...
冰雹来袭,暴雨预警升级!江苏一... 苏州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据苏州发布消息,苏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9月17日发布关于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
“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调研行”第... 9月17日,由上海证券报联合华泰证券、南方基金共同举办的“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调研行”第五站走进亚盛医...
原创 蜀... 提起蜀汉名将,人们想到的总是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可有一位将领,贯穿了蜀汉从荆州起家到...
原创 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著名人物的命运充满了谜团,他们仿佛在人世间突然消失,成为难解的历史之谜。以下...
原创 古... 相公是古代对男性的一种尊称,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二是对读书人、士人的称谓。根据地方...
原创 叶... 叶利钦,作为现代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一直以来都被历史学者评价不一。部分人认为他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