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改写文章,保持原意并稍微丰富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曹操麾下有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员猛将,《三国志》中记载:“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便是后来人们所称的“曹魏五子良将”由来。
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编入一传,称道:“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乃世之虎臣也。关羽曾效力于曹公,张飞因义释严颜,皆具国士之风。马超虽勇力过人,阻戎有功,却以覆族为憾,惜哉!能因穷致泰,未尝不更好。黄忠与赵云皆勇猛刚强,如同爪牙之士,其风范堪比灌婴、滕胤等人。”由此可见,无论是曹魏的五子良将,还是蜀汉的五虎大将,这两种说法都有正史依据。然而奇怪的是,某些专家偏偏只承认五子良将,而否定五虎大将,振振有词地说蜀汉“仅有四方将军”,却未曾深入考察赵云担任中护军的时间,以及中护军在三国各国军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据《魏略》记载,中护军和护军虽称呼不同(视阵营而异),职责却基本相同,且极为重要,属于“肥缺”职位:“护军之官,主管统帅诸将,负责武官选拔。历任护军者,不乏权贵,收取贿赂司空见惯。”当年蒋济担任曹魏护军时,贩卖官职手法之猖獗:“想要牙门职,须得千匹布;五百人督,价五百匹。”这套买官卖爵的做法,后来竟被宋朝蔡京效仿:“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赵云是否早在刘备章武年间便已身任中护军,笔者此前曾详细考证,这里就不再赘述。今天主要讨论的是五虎大将和五子良将在“智谋”与“勇力”方面的比较:刘备五虎大将中,三人兼具智勇,二人偏重勇猛;而曹操的五子良将中,又有几位真正集智勇于一身?两者是否同一档次?
第二个问题相对好回答:曹魏五子良将只能算是二线名将,难以进入由诸夏侯曹家族组成的核心圈子。甚至诸夏侯曹中较为“弱势”的曹洪,都有权“先斩后奏”杀死张郃。反观五虎大将,则是刘备集团的顶级战力。关羽、张飞、赵云皆为蜀汉核心圈将领,张飞官至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马超封骠骑将军兼凉州牧,均为三公级高官。若关羽能活至刘备称帝时期,必居大司马、大将军之职,地位远超三公。
而五子良将最多做到“四方将军”,这一职级虽授紫绶金印,与九卿平级,却远不及骠骑、车骑、卫将军,更遑论大司马大将军。论地位,五子良将远远追不上五虎大将。
正因如此,曹魏五子良将鲜少有单独统帅大军的机会。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真这些人担任主帅,五子良将主要充当先锋或精锐部队,负责勇敢冲锋,谋划大局则交由专门谋士。
刘备人才匮乏,故对大将要求智勇兼备。即便是骄傲的关羽,也不得不在谋略上下苦功。青龙偃月刀虽威力无双,却只能斩杀个别中小级敌将,难以影响战局全局。水淹七军便是其智谋体现,利用天时地利取得大胜,若仅凭刀斧硬拼,恐怕疲惫不堪。
关羽之所以获“假节钺董督荆州事”的重任,正因他兼具勇谋。《三国演义》言其“夜读春秋”,史料亦称其“好读左氏传,讽诵流利”,二者实为同义。《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关羽博学文韬武略,非凡俗之辈。
作为刘备集团第二号人物、头号大将,关羽在刘备“半壁江山”的掌控中举足轻重,没文化怎成?三号人物张飞虽未见史料明确其才华,但其审美眼光极佳,娶了夏侯渊侄女,二女后续成为刘禅的前两任皇后,足见其家族地位及政治影响力。
张飞在史书中也是智勇双全的典范。其“义释严颜”、智取张郃的事迹,彰显出其以计取胜的非凡智慧。张郃被誉为名将,然在智谋上却完全被张飞碾压。
三国初期名将多已逝去,张郃仍嚣张一时,连诸葛亮偶有无奈。张飞曾打得张郃弃马逃逸,街亭之战更让初出祁山的诸葛亮功亏一篑,被贬三级官职。
张飞与赵云均为勇谋兼备的猛将。赵云身上的“偃旗息鼓”“一身是胆”成语早已流传,若那位专家了解这出处,恐不会否认五虎大将的存在。
该专家讲三国虽趣味盎然,但其论述不能作为严谨史料。例如将郭嘉吹捧为“宇宙第一谋士”,实属荒谬。郭嘉随曹操十一年,却始终未升至高级谋士(军师祭酒),与真正谋主荀攸相差甚远,这究竟是曹操识人不明,还是赏罚不公?
赵云的空营计在史料与小说中均有记载,笔者此前找到多部史书均称其在汉中战役功勋卓著,诸位读者可参阅前期文章。
赵云若无智勇,怎能主管全军考核升降?若他贪财如蒋济,依刘备对其信任,成为“西川首富”亦非难事。
关羽、张飞、赵云皆智勇兼备,黄忠与马超则略显不足,且原因不同。黄忠无独立统帅机会,长期作为刘表侄子刘磐及长沙太守韩玄部将,参与入川、汉中之战均受指挥官调度,主打冲锋陷阵:“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于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金鼓振天,欢声震谷,一战斩渊。”
黄忠定位勇将;马超原为一方诸侯,勇名天下,但屡屡赢战失战役,表现不及谋略运用。其勇猛可嘉,运筹帷幄则不足,真“万人敌”不仅能单挑,更需指挥千军万马夺取战役胜利——关羽张飞是万人敌,马超显然非也。
黄忠马超虽有勇无谋或缺谋略施展机会,但综合来看,马超仍较曹魏五子良将高一个档次。将五子良将与五虎大将比谋略,实属不公。因双方地位、任务迥异:五子良将常为先锋或殿后,“于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
五子良将中,张郃心思最活络,其他多或年老体衰或已去世,唯他得以识别诸葛亮战略意图。于禁对他人严苛,对自己宽容,缺乏谋略和勇气;张辽乐进勇猛有余但谋虑不足。曹操曾批张辽单独劝降昌豨“不合大将之法”,实为称赞。
襄樊之战,曹操又以表扬方式批评徐晃贪功冒进,致使曹军失去与东吴争夺地盘能力。曹操将徐晃比作周亚夫,后者命运众所周知。
刘备五虎大将以帅为主,帅需智勇双全;曹操五子良将多为诸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