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戈尔巴乔夫花670亿卢布拯救农业,为何苏联还因食物短缺而解体
创始人
2025-09-17 17:03:50
0

当然可以,以下是对你提供文章的改写版,保持了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同时尽量控制字数波动不大:

---

1991年圣诞节,作为苏联的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完成了他的最后一项重大任务——正式宣布苏联解体。这个从1917年成立的红色帝国,历经74年风雨最终走到了尽头。苏联的崩溃看似突然而意外,然而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令整个欧洲为之震撼。1981年西方举办的“八一”大规模军演,苏联派出了多达50万士兵进行战略演习,其钢铁洪流的气势仿佛能瞬间碾平整个欧洲大陆。

(插图:1981年“八一”军事演习旧照)

1985年,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仅仅六年之后,这个曾经强大的国家便走向瓦解。而导致解体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粮食短缺问题。令人费解的是,为了振兴农业,戈尔巴乔夫在一年之内投入了高达670亿卢布的巨额资金。

那么,苏联粮食短缺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插图:苏联解体时的场景)

二战结束后,苏联经济进入了长期的增长期。经过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三代领导人的执掌,苏联逐渐成长为可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苏联的经济重心之一乌克兰,汇聚了整个联盟的工农业优势,人民的生活相对富裕。由于国土辽阔且人口稀少,苏联民众长期以罐头食品为主食。

从1937年至苏联解体,苏联共研发生产出200多个品牌、超过700种罐头食品。三面环海的地理优势使其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经历了斯大林时期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工业化浪潮,苏联农业科技相当先进,人均粮食产量高达500多公斤。值得一提的是,直到2012年,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才勉强超过这一数字。中国虽粮食充足,苏联按人均计算同样不缺粮。苏联人绝不可能因粮食匮乏而大量饿死。真正的问题,恰恰在于粮食结构分配的严重失衡。

(插图:苏联丰富多样的罐头食品)

虽然人均产粮超过500公斤,远超基本生活需求,但作为一个发达国家,苏联人民的饮食标准远非第三世界国家可比。欧美国家的主食结构以小麦和肉类为主,苏联同样养殖了大量牲畜,这也是苏联为何要进口粮食的关键原因。种植多样化虽丰富,但对于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来说,却成了灾难。

农业本就是难以精准预测的产业。天有不测风云,每年粮食丰歉难以准确估计。这种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比如我们常见的蔬菜水果价格年年波动,丰收年价格低,歉收年则价格飙升。

(插图:赫鲁晓夫与玉米)

但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每年政府制定种植计划,导致计划和实际产量总是存在偏差。譬如某年大麦种植过多,而小麦种植不足,结果饲料供应过剩但面粉短缺,不得不从国外进口面粉。反之亦然,大麦不足、小麦过剩时,则需进口饲料。虽然整体粮食产量不低,但部分粮食滞留仓库无法合理利用。玉米多用于饲料,但作为发达国家的人民不可能三餐都以玉米为主食。这也造成了苏联每年都需进口粮食的现象,形成外界对苏联“缺粮”的误解。若苏联转入战时体制,实行严格配给制度,粮食短缺问题则立刻消失。

(插图: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及总统)

戈尔巴乔夫虽然在治理上屡遭批评,但并非不了解苏联的深层问题。他曾任农业部长,对农业状况十分清楚。1989年一年,他在农业上的投资高达670亿卢布。尽管如此,粮食短缺依然难以解决,原因是他的自由市场改革出问题了。经济虽需市场规律,但不能完全放任。

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农产品售价极低。以牛肉为例,生产成本4.75卢布/公斤,但售价仅1.77卢布/公斤;猪肉成本3.25卢布/公斤,售价1.84卢布/公斤。自由经济改革后,许多农场被废弃,农民纷纷转向工业生产以赚取更高收入,导致农产品供应更加紧张。

1989年,苏联农业部门计划完成率仅为74%。即便戈尔巴乔夫投入巨资,农场主依然倾向于变卖资产,转而投资工业。于是,“苏联人民排队买粮”的著名照片不断出现。

(插图:苏联解体前排队购买伏特加的民众)

更糟糕的是,戈尔巴乔夫取消了出口管制。1987年开始,部分企业获得出口权,1988年外贸部被改为对外经济联络部,1990年又赋予地方出口权。计划经济时代外贸由国家垄断,卢布只是交易单位,无金融属性。但新政策打破了国家对货币和物资的统一管理。

苏联作为工业大国,许多工厂拥有拳头产品,出口利润远高于国内市场。工厂大量出口,借贷扩张生产,导致卢布大量超发。60年代只有4%的居民月收入超过100卢布,到了198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72%。为扩大出口,甚至出现将产品拆解成废品走私再组装出售的现象。

90年代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寡头多在这一时期崛起。钱多不一定是好事,工资飞涨,国内物资却严重短缺。

(插图:苏联寡头)

各大企业甚至恶意制造物资短缺,哄抬国内价格,赚取暴利。物资短缺催生黑市,黑市商品价格远高于正规市场。苏联民众买到心仪商品难上加难。工资上涨而物资匮乏,这就是典型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加剧社会矛盾,内乱不断。

由于没有过渡,计划经济直接变成市场经济,许多不盈利行业被淘汰,农业首当其冲。俄罗斯承接苏联遗产时,许多工厂倒闭,使俄罗斯沦为资源型国家。乌克兰虽继承不少工厂,但因独立初期财政困窘,工厂运转难以为继,也逐渐成为农业国。

(插图:苏联时期的乌克兰农村)

农场和工厂大规模倒闭,失业人数激增。物价暴涨,物资紧缺,失业率攀升,昔日超级大国沦为类似第三世界国家。改革失败带来财政赤字剧增。1985年前几年苏联财政赤字稳定在80亿卢布,美国同期赤字高达1535亿美元。1989年苏联财政赤字飙升至670亿卢布。戈尔巴乔夫为稳定经济开始向欧洲求援,然而曾经的对手又怎会轻易伸出援手?戈尔巴乔夫一人制造的社会危机,最终为苏联解体埋下了不可逆转的伏笔。

---

作者:竹江映月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改革探析》《领导之友——戈尔巴乔夫回顾苏联解体前后》《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你需要更正式的学术风格,或更口语化的版本,也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书籍玄空风水阳宅案例篇案例十六... 初涉易学之时,我曾埋头于《沈氏玄空学》等古籍,那些艰涩的星盘飞布与卦象推演总让我陷入沉思:这些传承千...
他将“大山水”和“小笔墨”统一... 11月19日,“剑门蜀道·万古长青——薛从伦中国画作品邀请展研讨会”在深圳市旭生美术馆举行。研讨会由...
书籍奇门遁甲财运预测篇案例十六... 记得早年自己学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翻了不少书,也背了不少口诀。有一回,朋友问合作,我照着书排好盘,...
陕西一女子疑因拍亲姑姑偷玉米遭... 11月19日,来自陕西省榆林市的王女士向极目新闻反映,2024年9月27日,时年56岁的母亲姬某利因...
日本出现危险动向!三菱重工再次...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某些国家的动态往往能激发全球的关注与警惕。最近,日本政府的最新军事政...
原创 古... 古代历史中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处罚方式,叫做流放。这种处罚通常是针对一些犯错的朝中大臣或王公贵族等重要人...
组图丨福建博物院15件“镇馆之... 央视网消息南宋黄昇墓服饰、西周云雷纹青铜大铙、1911年黄花岗烈士林觉民遗书、五代波斯孔雀蓝釉陶瓶…...
夫妻分居后,男子趁妻子熟睡强行... 近日,记者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获悉,王女士与刘先生于2019年登记结婚,2023年儿子刘小宝...
坦赞铁路采风绘画展将在坦桑尼亚... 人民网北京11月21日电 (记者韦衍行)在坦赞铁路全线铺通50周年之际,为弘扬坦赞铁路精神,加强中非...
自贡市高新区灯之异彩灯文化艺术...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自贡市高新区灯之异彩灯文化艺术工作室(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彭贵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