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招安之前,梁山军经历了两次击败童贯、三次败给高俅的战斗,其中与童贯的战斗尤其显得血腥与残酷,八个兵马都监全数阵亡。而十节度使中,只有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被双鞭呼延灼击中脑袋死于马下,其他九位节度使中,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与林冲打得七八十回合未分胜负,另有八位节度使被活捉,但最终并未丧命,所有人均保全了性命。
在《兰陵笑笑生》所写的《水浒传》中,荆忠与西门庆是“挚友”,因此他被呼延灼打死并无太多可惜之处。细看这八都监与十节度使的不同结局,我们可以察觉到一些异常之处:为何梁山好汉偏偏喜欢杀掉八都监,却对节度使手下留情呢?
梁山好汉杀都监而不杀节度使,原著中早有相关表述。我们可以看看八都监的下场:睢州兵马都监段鹏举被李逵斩杀,郑州兵马都监陈翥被秦明斩杀,陈州兵马都监吴秉彝被史进斩杀,唐州兵马都监韩天麟被董平斩杀,许州兵马都监李明被杨志斩杀,邓州兵马都监王义被索超斩杀,汝州兵马都监马万里被林冲斩杀,嵩州兵马都监周信则被丁得孙和龚旺斩杀。
段鹏举是在与呼延灼交战后,被李逵趁机斩杀的。透过这些死法来看,梁山好汉的每一次行动都与曾经当过“官军”的关系密切。但无论是对战八都监还是十节度使,梁山的马军五虎将之首、大刀关胜几乎从未出手。
再来看看十节度使的结局: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与林冲激战七八十回合未分胜负,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被呼延灼的钢鞭击中头部,死亡在马上。其他如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都被生擒,只有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和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逃脱。
这些被俘的节度使都受到了优待。《水浒传》原著中清楚提到,这些节度使都被礼遇:“童威、童猛解上徐京,李俊、张横解上王文德,杨雄、石秀解上杨温,三阮解上李从吉,郑天寿、薛永、李忠、曹正解上梅展。”除了四个人逃脱,其他的节度使都被关押并列坐忠义堂等候处理。虽然有节度使被俘,但他们都得到了人道待遇。
令人注意的是,十节度使的这些人,多数曾为国效力,早年有过立功经历。高俅曾说:“十节度使,多曾与国家建功,或征鬼方国,或伐西夏,并大金、大辽等处,武艺精熟。”这些节度使曾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梁山好汉们也看到了他们的过去,因此,他们对这些曾有绿林背景的节度使有着某种程度的尊敬,能够活捉的绝不杀死,能打成平局的便不再求胜。
林冲与王焕的激斗便是这种情形的体现:在七八十回合的较量后,二人平分秋色,彼此间没有产生深仇大恨,所以都没有继续下去。然而,面对属于“官军”体系的汝州兵马都监马万里时,林冲则没有丝毫手软,果断一击将其杀死。
更进一步看,林冲对待八都监与十节度使的态度明显不同。与呼延灼的行动也呈现出反差:例如,呼延灼与段鹏举的战斗并未显得太过激烈,而对待荆忠和韩存保时,他则显得更加决绝,尤其是在水中的较量,二人一番激烈搏斗,几乎不死不休。
与之相对的是,林冲对节度使较为宽容,而对都监却毫不手软。这种差异正是由于各自的身份与心态使然。林冲虽然曾受奸臣陷害,但终究是在绿林中成长,虽然对节度使怀有某种同情,但对都监的死不手软则是一种出自本能的报复。而呼延灼则出身正统,作为“朝廷命官”曾立过许多战功,因此他对于节度使既有敌意又有敬畏。而对八都监,虽然这些人的武艺未必更强,但他们代表的是地方厢军,梁山好汉当然不会手下留情。
总结来看,梁山好汉为何对都监与节度使有如此不同的态度,正如在林冲与呼延灼的行为中所显现出来的。他们各自的身份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对“招安”后的态度都深刻影响了他们的战斗风格与选择。也因此,梁山好汉在面对不同敌人时,展现出的处理方式大相径庭,最终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