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城有一座赫赫有名的烈士陵园,安息在此的正是那位伟大的英雄——董存瑞。
董存瑞英勇献身炸碉堡的壮烈事迹,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被改编成了无数影视剧,并且在全国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过详细的记载。
无论是在电影电视剧中,还是在教科书里,大家常常能听到董存瑞临终前那句响亮的话:“为了新中国,冲啊!”
但是,问题来了,这句话真的是董存瑞临终时的原话吗?董存瑞究竟在最后时刻说了什么?让我们一探究竟。
董存瑞于1929年出生在河北怀来县的一个普通农家。像许多革命先烈一样,董存瑞的童年并不富裕,父母都是默默耕耘的农民,日复一日的辛劳,生活并不容易。
13岁那年,董存瑞的家乡遭遇了日军的侵略,他站出来勇敢地保护村民,甚至在一次日军追捕中,为了掩护区委书记成功脱险,董存瑞因此被人们誉为“抗日小英雄”。
随着抗日战争进入到关键时期,董存瑞激动万分地报名参加了区卫队,投入到更加激烈的战斗中。
董存瑞的英勇不惧生死很快引起了上级的注意,没过多久,他便成为了冀热察军区第九旅的一名八路军战士。
1945年秋天,董存瑞跟随部队来到赤城,执行解放任务。
那时赤城被150多名伪军占据,敌军构筑了极为坚固的防线。为了不让战士们遭受过多的损失,八路军指挥官决定通过挖掘地道的方式,秘密接近城墙,炸开城门后迅速进入。
董存瑞所在的二十四团二营六连被分配到城东负责警戒和阻击敌人。经过100多天的顽强战斗,伪军终于在一次夜晚的突围中被董存瑞和他的战友们截获,六连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1946年,《停战协定》签订后,国民党撕毁协议,解放战争正式爆发,董存瑞的部队接到阻击任务,向延庆的敌军发起反攻。
这场战斗是董存瑞参与的首次大规模战斗,敌军的轰炸机在空中飞翔,地面上国民党军的大炮肆意轰击,整个战场弥漫着火海与硝烟。
即便如此,董存瑞依旧毫不畏惧,顽强与敌人战斗,为了掩护战友,他勇敢地端起刺刀,冲向敌人。
在战争最为激烈的时候,董存瑞带领战友们顽强抵抗,最终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且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1948年5月,董存瑞所在的十一纵队接到任务,进攻热河隆化。行军途中,董存瑞看到那些曾被国民党军队践踏过的村庄和无辜的百姓,心中怒火中烧。
“打隆化,我要送第一包炸药!”这不仅是董存瑞对战友的承诺,更是他对人民的庄严誓言。
5月24日,董存瑞的部队即将进入隆化,董存瑞主动请缨,担任爆破任务。
他在战前动员大会上激昂宣言:“我们练兵为什么?去年打隆化我们的一些同志为此牺牲。这一次,党把最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没有二话,天塌了也要完成!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隆化县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敌军精心布防,40多个坚固的碉堡与陷阱组成了完整的防线,攻克它的难度可想而知。
5月25日凌晨4点,炮火打破了宁静的夜空,我军的一轮炮击成功摧毁了敌人的防线。
六连的主攻目标是隆化中学,这里是敌人最坚固的防御中心。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董存瑞和战友们携手消除了敌人的机枪火力网,成功攻占了敌方的碉堡。
下午3点半,六连发起了总攻,然而,敌人在隆化中学的东北方修建了一个极为坚固的暗堡,掌控着关键的进攻路线。
为了摧毁这个暗堡,董存瑞主动请缨,勇敢地承担起了这项危险的任务。
尽管副连长犹豫不决,但董存瑞坚定地表示:“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仅仅是炸掉几个碉堡。要完成任务,就必须摧毁这个暗堡!”
最终,董存瑞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再次挺身而出,准备带领战友们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当他拿起炸药包,再次走向敌人的暗堡时,敌人的枪弹向他射来,董存瑞毫不退缩,忍着剧痛继续前进,成功到达敌人暗堡的死角。
在那一瞬间,董存瑞展示出了无比坚强的决心和勇气,他用左手托住炸药包,右手迅速拉开引线。
引线点燃,白烟冒起,董存瑞站立如雕塑般坚毅,注视着前方。
战友郅顺义急忙喊他趴下,但此时的董存瑞已经无法回头,他依旧不动如山,最终,在炸药爆炸的震耳欲聋声中,敌人的暗堡被摧毁了,董存瑞却永远地倒下了。
“舍身为国,浩气长存。”
这是迟浩田在董存瑞牺牲50周年时对他的深情题词。董存瑞虽然牺牲年仅19岁,但他为民族和国家做出的贡献,永载史册,英勇的精神将永远流传在这片热土上!
编辑: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