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上将访问韩国。在出发前,他向中央政府递交了一份请求,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重逢与自己多年前分别的亲人们。
那么,为什么赵南起的家乡在韩国呢?这要追溯到他的身世背景。
赵南起于1927年出生,籍贯为韩国的清原郡。在他13岁那年,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迫害,赵南起与家人一起逃离故土,移居中国。几年后,受到思乡情绪的驱动,赵南起的爷爷决定带着年幼的孙子赵南元返回故乡。至此,赵南起与他的爷爷和弟弟便失去了联系。
抗日战争结束后,赵南起并没有选择返回故乡,而是决定继续留在中国生活。他在共产党的思想感召下,主动投身解放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凭借着出色的才能,赵南起迅速晋升为一名优秀的干部,历任延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以及解放军后勤部部长,最终于1988年获得上将军衔。
2000年,赵南起以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身份出访韩国。在出访前,他亲自向中央政府提出了那个感人请求:“我13岁时背井离乡,从未再回过家。此次访韩,能否获准让我回故乡探一探?”中央政府迅速回应,表示全力支持赵南起的探亲请求。
怀揣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赵南起登上了前往韩国的航班。当飞机成功降落在首尔后,早已在此等候的记者们迅速围拢而来,机场瞬间成为了喧闹的焦点。他们如同见到救星般,纷纷涌向赵南起,争相提问。
“赵将军,听说您有韩国的血统,这是真的吗?”“您能说几句韩语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赵南起微笑着示意不予回答。他深知,在这个公共场合,他的身份是一位中国的政协副主席,任何不当言辞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韩国的高层领导们了解赵南起的背景,热情以最高的礼节欢迎这位失散多年的游子。在国事会谈结束后,赵南起乘坐一辆简朴的小轿车,驶向清原郡,回到那个自己离别多年的故乡。
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赵南起刚一走下车,便被一群情绪奔涌的人们紧紧拥抱,他们放声痛哭。这些都是赵南起的亲人,尽管从未见面,却似乎有着一种心灵的默契,或许,这就是亲情的深沉力量。
赵南起的故居早已不复存在,他看着繁华热闹的街道,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感慨。1940年,他离开故乡时,还是个幼小的少年;而当他再次踏上故土时,已是耄耋之年。
几个天真无邪的小孩问赵南起从哪里而来,他用流利的韩语回答:“我来自清原郡。”在亲人的陪伴下,赵南起又来到祖辈的墓前,祭拜那些已故多年的亲人。
在离开之前,赵南起特意拿出了从中国带来的茅台酒,与亲人们痛快畅饮,借酒消愁。他在醉意朦胧中,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的童年时光,仿佛再一次踏入了那片熟悉的土地。
“哥哥,我要玩捉迷藏。”弟弟赵南元欢快的声音在梦中响起。“那你就赶快藏起来,别被我找到。”伴随着快乐的嬉戏声,赵南起的内心充满了温暖。然而,致使这次回乡探亲之旅最大的遗憾,是他没能再次见到性情和善的弟弟赵南元。
1988年,赵南元通过《东亚日报》的记者,给赵南起写了一封信,然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回复。最终,在2018年6月17日,赵南起因病去世。
谨以此文,纪念这段动人而又悠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