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东旭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下级服从上级的指令,是常识中的基本准则。然而,1932年的一个夏日,红军内部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三位红军团政委不仅在军事行动中违抗了上级的命令,甚至还将他们的师长兼政委绑了起来。这种行为在任何一个军队中都堪称罕见,甚至是不敢想象的。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事情的结局并非他们被严厉惩处,相反,他们不仅未遭处罚,还因其果断的行动受到了表彰。这究竟是为何呢?
这段历史发生在1932年夏季的一个午后,当时,红军独立4师驻扎在江西广昌县。突然,一阵响亮的集合号声打破了宁静。红军独立4师的全体官兵接到了命令——全师出动,准备进攻位于50公里外的南丰县城。
然而,这个命令却令很多指战员感到困惑和不解。他们心中充满了疑问:在土地革命战争的背景下,敌强我弱,红军通常不与敌人硬拼,而是采取夜战和游击战的方式,尽量避免白天的正面冲突。更何况,刚刚经历了惨烈的赣州战役,红军长时间未能攻下这座城市,还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彭总对此还曾做过深刻检讨,表示要吸取教训。
赣州战役的阴影尚未散去,红军怎么能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冒险?因此,许多战士私下里议论纷纷,表示对这一命令感到不解和忧虑。尽管如此,军令如山,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地准备出发。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他们更加惊讶。当红军赶到南丰城下,摩拳擦掌准备攻城时,他们突然发现从东西两个方向开来两支敌军队伍,敌人身着蒋军的军装,气势汹汹,仿佛遮蔽了天空。敌军的规模显然不小,至少有几个师的兵力。指战员们感到震惊,这种情况究竟是偶然相遇,还是敌人早有准备?
无论如何,大家意识到,继续攻城显然不可行。然而,师长龙普霖却表现得异常镇定,他坚持要求部队立刻就地构筑阵地,与敌人决一死战。面对这一决定,许多人心中充满了疑问:师长难道不懂军事吗?
龙普霖并非普通军人,他是黄埔军校四期的学员,参加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并且在井冈山时期一直是朱德麾下的精锐指挥官之一。早在1930年,他就担任了红35师的师长,并参加了前两次反“围剿”战役,给蒋军造成了不小的困扰,甚至一度上了蒋中正的悬赏名单。
在红4师成立时,龙普霖担任了师长兼政委,这不仅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肯定,也显示了上级对他的极大信任。那么,为什么一位如此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会做出如此不合常理的决定呢?这一切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阴谋。
1932年初,红军在错误路线的指引下发起了赣州攻坚战,然而尽管硬拼了一个月,依然未能攻下赣州,且损失惨重,伤亡数千。此次失败给红军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一些人因此产生了悲观情绪,甚至出现思想动摇。更糟糕的是,红军中著名的将领郭炳生也在当年9月叛变投敌。
龙普霖,也未能幸免。他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关注部队训练,对新兵的招募也态度消极,每天只知道在指挥部里抽烟喝酒,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
直到有一天,龙普霖的警卫员带来了一个熟悉的面孔——李德贵。李德贵是龙普霖的老乡,两人自小便是朋友。李德贵曾有意加入红军,但因为家中有七十岁的老母亲,他一直没有加入。
“德贵,你怎么来了?”龙普霖看到老乡的到来,感到惊讶。
“我母亲去世了,现在没有牵挂了,我也想加入红军。”李德贵答道。
“欢迎,欢迎!”龙普霖答应道。于是,李德贵正式加入了红军,并成为了龙普霖的参谋。
看似普通的加入,却没有引起太多人关注。可谁曾料到,李德贵正是蒋军派来的内奸。他的任务是策反龙普霖,将他引导向背叛的道路。
在赣州战役失败后,蒋军意识到红军内部的士气低落,于是决定派特务来瓦解红军的斗志。李德贵假装投诚,利用和龙普霖的旧情,试图说服他叛变。
“红军没前途,都是泥腿子,没有枪没有钱,怎么可能打赢?”李德贵和龙普霖一边吃饭,一边慢慢把话题引向了背叛。
龙普霖本就对红军的前景感到失望,加上李德贵的诱惑,最终动了心,决定背叛革命,将红4师带入敌人的包围圈。
龙普霖做出了背叛的决定,而此时,三个团政委却早已察觉到他的异常举动。听到攻城命令后,他们心中产生了疑虑,觉得这次行动有猫腻。一路上,他们在思考着龙普霖的决定是否另有目的。更让他们起疑的是,龙普霖新来的副官行迹可疑,常常鬼鬼祟祟,言语间也让人不安。
于是,这三位团政委决定采取行动,立即控制龙普霖,防止他引导红军走向深渊。在没有上级指示的情况下,他们果断行动,带领警卫将龙普霖和李德贵捆绑,并将部队迅速撤离。
经过紧急处理,红4师的危机得以化解。随后,龙普霖被押回瑞金,经审问后,真相水落石出。苏区法庭最终判定龙普霖背叛革命,失去了信仰,并予以枪决。
这三位政委的果断决策挽救了红4师,防止了更大的灾难,他们因此受到上级的表彰。龙普霖曾是黄埔军校的佼佼者,也曾是革命的先驱,但在遭遇低谷时,他未能坚守信仰,最终成了叛徒,被历史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