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中,我军曾先后组建了118个地方师,其中六霍赤卫师是红军鄂豫皖苏区重要的一支力量。它在鄂豫皖苏区的创建与巩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0年5月,为贯彻中央关于扩大红军力量的指示,时任中共六安中心县委书记的舒传贤亲自前往六安独山地区。经过他的同意,六安和霍山两县的红军赤卫队整合合编,正式成立了六霍赤卫师,这支队伍从此开始在革命斗争中发挥关键作用。
六霍赤卫师成立之初,隶属于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该师的师长由车厚桥担任,党代表是周狷之,总指挥则由柴维德出任,政治部主任则是吴岱新烈士。这支队伍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迅速展开了革命活动。
舒传贤,1899年出生于安徽霍山,1919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后曾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会长、安徽省总工会委员长以及中共霍山县委书记等职务。作为安徽地方党组织和六霍起义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曾留学日本,是红军中政治工作极为出色的领导者。
六霍赤卫师成立后,舒传贤调任皖西道委工作。不幸的是,由于张国焘在党内推行“冒险主义”错误路线,舒传贤于1931年遭错杀,年仅32岁,这成为革命队伍的重大损失。
车厚桥出生于1906年安徽六安,曾参与六霍农民起义,历任六安三区七乡赤卫队副队长、六霍赤卫师师长等职。他原为中医,曾在龙门冲一带组织大刀会,是六安地区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
六霍起义后,车厚桥带领赤卫师士兵坚持活跃于皖西地区。1930年,皖西红军主力向西转移,赤卫师因战斗损失惨重。车厚桥在突围过程中不幸被捕,遭受敌人严刑拷打。
敌旅长潘善斋亲自审问车厚桥,然而他坚贞不屈,顶住了敌人的严厉逼问。1930年,车厚桥被敌人残忍杀害于六安城门,年仅24岁,成为革命烈士。
周狷之,安徽六安人,积极参与六安学生运动和六霍起义,曾任中共六安特区委员、六安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及六霍前方办事处主任等职务。作为六霍农民起义的核心组织者之一,他率领赤卫队攻破反动派警局,严惩豪绅恶霸,为皖西根据地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1930年7月,周狷之在检查六安北门防务时被捕,敌人为了逼其投降,对他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严酷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同年9月,他在六安老衙门前英勇就义,年仅27岁。
柴维德,安徽六安人,1927年投身革命,曾担任六霍游击大队大队长及六霍赤卫师总指挥等职。作为六霍起义中的重要领导者,他文武兼备、才干出众。1930年,他在皖西转战途中英勇牺牲。
吴岱新,六霍赤卫师政治部主任,1902年出生于安徽六安,毕业于上海大学。曾任中共六安特区候补委员、六安临时县委宣传部长及合肥中心县委宣传部长。作为六安早期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他积极组织六霍地区农民运动,为皖西根据地的壮大贡献良多。
1930年8月,六霍赤卫师在皖西遭遇挫败,吴岱新被迫离开部队,转赴上海和合肥等地开展工作。1931年9月,红军皖西第二师在湖北英山与国民党军激战,吴岱新不幸牺牲,年仅29岁。
六霍赤卫师成立后,先后在落地岗和独山寺地区开展剿匪行动。当时,敌军郭茂德部和许建堂部分别驻扎于落地岗和大梗店,为铲除匪患,车厚桥与周狷之率领全军于6月初发动突袭。
在车厚桥高超的指挥下,我军无一兵器开火,便成功剿灭匪军,独山一带的土匪势力顿时溃散。
大梗店战役结束后,周狷之被调离赤卫师,六安中心县委批准张如屏接任赤卫师政委一职。
张如屏,安徽长丰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曾任红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十八团团长、皖西北游击师军事委员会主席及中共安徽省统战部部长。作为皖西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六霍赤卫师组建后,他被县委派往赤卫师担任政委。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如屏返回安徽组织省工委,在新四军领导下,发动群众组建游击队,积极参与抗战,为胜利贡献卓著。
解放后,张如屏长期在东北和湖北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合江省委秘书长、袁州地委书记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1983年8月,张如屏因病逝世,享年76岁。
张如屏到任后,组织发动了杨柳店、龙门冲等多场战役,虽因兵力薄弱和皖西红军主力西调,六霍赤卫师在突围时遭遇重大挫折,最终于1930年9月被中共六安县委取消番号,标志着赤卫师历史使命的结束。
综上所述,六霍赤卫师早期的六位主要负责人中,唯有张如屏一人活到了新中国成立。这支队伍人才辈出,其英勇奋斗的历史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成为红军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