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些名字在三国演义中几乎家喻户晓。在这二十四位名将中,许褚(许仲康)是一位特殊的存在。与其他五位名将相比,他唯一一位与前六位所有人都有过单挑的经历。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个人实力上,许褚都以其勇猛而独树一帜。
在这六位大将中,赵云的“和气”最为显著——他几乎与其他五位大将没有交手的机会。典韦虽为曹军中赫赫有名的猛将,却早在吕布被张绣的小兵所害后便未再有与其他顶尖武将的对决。唯一的例外是他曾与许褚一起联手挑战吕布,但也未曾有机会与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人单挑过。
马超与许褚的较量则是一场史诗级的对决,发生在潼关渭水一带。两人交战了整整二百三十回合,最终许褚将马超的枪杆折断。此战可以说是平分秋色,虽然两人都未受伤,但马超的枪却断了,这对于马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如果曹操的部队没有派夏侯渊和曹洪来扰乱战局,许褚手持枪尖,而马超却失去了枪尖的优势,究竟谁胜谁负,恐怕很难定论。
许褚与三国二十四将中的其他名将们都曾有过一对一的交锋。如果让许褚来排出吕布、赵云、典韦、关羽、马超、张飞的强弱顺序,他很可能会将典韦和马超排在后面,赵云则不太可能排到第二的位置。
关于许褚和赵云的年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虽然他们的去世时间相差不远,但可以推测,许褚应该是在魏明帝曹叡继位后不久去世,而赵云则早些时候去世。他们都享有侯爵的尊荣,去世时都应当用“薨”而非“卒”。陈寿在《三国志》中因个人立场的不同,可能对一些细节有所偏颇,这种双标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如果让许褚自己来评价,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给出他对各位名将的真实看法。许褚是一个直性子的人,尤其在武力上,他很少掩饰自己的看法。对他来说,自己与三国中其他顶尖武将的单挑结果,最终会形成公论,尤其是在《三国志》这部史书的记载下。
在吕布与许褚的单挑中,许褚表现得十分勇敢。在濮阳之战时,吕布带兵出阵,许褚迎战而上,两人大战二十回合,谁也未能分出胜负。曹操看出许褚有些吃力,于是派典韦支援,最终吕布在六员大将的合围下撤退。许褚的勇气不言而喻,但典韦的出现,还是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另一次较量中,许褚与典韦有过一场单挑,双方激战至黄昏,结果依然没有分出胜负。可见,许褚在单挑中绝不逊色于典韦。在许褚眼中,典韦不过是个“力大无穷”的猛将,而他自己更注重的是实战中的智慧与勇气。所以,当许褚面对像吕布这样的绝世强者时,他深知自己难以获胜,但在与典韦的交手中,许褚绝不服输。
而面对赵云,许褚的态度更是复杂。在穰山之战中,许褚和赵云单挑了三十回合,结果未能分出胜负。随后,关羽和张飞从两路夹攻上来,许褚不得不撤退。即便如此,许褚依然在心中对赵云充满了敬意,他深知赵云是一位极为难缠的对手。
许褚与关羽的对决也是颇具戏剧性。在徐州的土山之战中,许褚和徐晃联手,试图阻挡关羽的进攻,结果两人都败下阵来。如果不是夏侯惇及时赶到,许褚的颜面恐怕要丢尽。而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迅捷手段,让许褚对关羽的武力更是心服口服。虽然许褚与关羽的交锋相对较少,但他心底对关羽的尊敬,已不言而喻。
马超与许褚的单挑早已成为三国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对决之一,许褚虽未能完全战胜马超,但他对马超的尊重可想而知。即便如此,许褚的心中始终认为,马超并非无法击败之敌,尤其在许褚自己完全发挥实力时。
至于张飞,许褚对他的评价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在长坂坡之战中,张飞的“一矛断桥”的英勇表现,令许褚深感佩服。而在后来的汉中之战中,许褚虽然口头上不屑,但被张飞一矛刺中肩膀,最终不得不撤离战场。许褚的“嘴硬心服”在这一刻得到了体现。
许褚的实力无疑是三国时期最强之一,尤其是在曹军中,他甚至可能被视为第一高手。至于三国二十四将的排名,许褚始终没有进入前五,这无疑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排名低于他但显然比他弱的武将来说。
例如,颜良和文丑,两位大将的排名仅为二十一、二十二位,显然无法与许褚、典韦、徐晃等人抗衡。假如许褚亲自来评判,他的排序可能会是“一吕二关三张飞”,赵云、典韦、马超则会被他排在后面。
最终,许褚的眼中,能够真正令人佩服的名将并不多。对于那些在与他单挑中毫无胜算的对手,他不介意表现出一些“心不服口也不服”的态度。你觉得,如果许褚与赵云、典韦、马超之间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单挑,他会有可能赢下哪一场呢?另外,颜良和文丑的武功,究竟应该排在三国二十四将中的哪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