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解体后,中国边防压力减轻不少,唯独外东北留下了遗憾
创始人
2025-09-17 11:05:20
0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了历史上最后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正式宣布:苏联解体。

从那天起,曾经能与美国在全球舞台上对抗的强大同盟彻底消失。美国也因此稳固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苏联的解体无疑减轻了不少压力。那么,为什么中国在苏联解体后会感到“轻松”呢?

毕竟,苏联曾经被我们视作“老大哥”,在我国最艰难的时候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在那时,苏联对我国的帮助,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继续依赖他,甚至认为苏联的支持会让我国发展得更加顺利?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苏联解体后,中国为何会感到一种解脱。

众所周知,中国常常称苏联为“老大哥”。这个称呼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苏联在我国最困难的时候曾给予过我们巨大的帮助。正如中国古语所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受到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的中国人,虽经历了苏联的多次背离与拆桥断链,依然铭记了当年老大哥的恩情。

回溯到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十月革命”。这一革命不仅让马克思列宁主义广泛传播,更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是工人阶级和贫农联合发起的伟大社会变革,成功改变了俄国的政治格局,社会环境与当时动荡不安的中国颇为相似。

十月革命的成功,激励了大量中国的进步青年,他们看到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方向。到了1918年,苏维埃俄国正式建立,列宁也在中国成立了对华工作室,从那时起,中国和苏联的思想联系愈加紧密。

1918年时,中国正处于军阀割据、政权混乱的年代。自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表面上和谐,实际内部裂痕深重,各派势力争权夺利,导致民生困苦,百姓渴望新的希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苏联的援助显得尤为珍贵。苏联为中国提供了思想指导,帮助成立了代表工农利益的新党派。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思想道路的形成,深受苏联的影响。这也是中国一直称苏联为“老大哥”的原因之一。除了思想上的支持,苏联还在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给予了中国极大的帮助。

当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民众疾苦。苏联的援助看似是一种温情的施舍,但其背后也包含着复杂的战略意图。苏联的援助,不仅仅是出于单纯的情感支持,更多的是在国际大背景下的合作与防御。

尤其在中国革命早期,苏联不仅支持了共产党,同样也支持了国民党。在斯大林看来,鸡蛋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支持两个党派,哪一方最终胜利,对苏联来说,都是有利的。然而,令苏联没想到的是,在艰苦的斗争中,中国的无产阶级最终取得了胜利,苏联与中国的关系也进一步深化。

然而,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并非完全出于无私。最初,这些援助也许确实带有“取暖”性质,因为当时全球的国际环境异常复杂,苏联和中国都面临来自大国的压力,需要团结合作。而在后期,当苏联和中国的关系逐渐发生裂痕时,双方的情感也从亲密走向分离。

苏联与中国决裂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1956年。当时,赫鲁晓夫上台后,对斯大林进行了激烈批判,这引发了中国的不满。到了1960年,赫鲁晓夫的扩张野心愈加明显,他不仅希望与中国合作,更渴望通过控制中国,干预中国的内政。面对中国的反抗,苏联一方面撤回了对中国的援助,甚至连当时进行的核武器研发支持也被暂停。

从此,苏联与中国彻底断裂。虽然分裂了,但彼此之间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关系。更为严重的是,苏联在背后不断使绊子,企图通过小动作加剧中苏之间的矛盾。1961年,苏联与中国在边境问题上再度发生冲突,苏联甚至在中国的边疆地区进行侵占行为,逐步撕裂了两国之间最后的一点友谊。

尤其是“珍宝岛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了中苏关系彻底破裂的标志之一。苏联通过军事威胁、甚至宣称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来强迫中国让步。幸运的是,面对苏联的威胁,中国的核武器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面对威胁并未退缩,反而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

随着苏联不断挑衅,中国不得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边疆防御中,进一步拖慢了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终宣告解体。这一消息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许多人感到如释重负。长期以来,中国不仅面临着来自苏联的外部威胁,还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抵抗来自美国等大国的压力。苏联解体意味着中国可以在更加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发展。

苏联解体后,原本处于苏联体系中的国家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这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合作机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在一定程度上归还了中国曾被沙皇俄国占领的领土。尽管外东北的领土始终未能归还,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仍然保持了友好的基础。

外东北,这片位于中国东北以外的土地,曾是清朝时期的中国领土。由于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这片区域在后来的历史变迁中被划归给了俄罗斯。如今,尽管中国几乎不可能收回这片土地,但它仍然被视为历史上的一部分,是中国永远不会遗忘的领土。

尽管外东北的回归对中国来说几乎没有可能,但它依然象征着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也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基础。希望在未来,这片土地能继续作为中俄友谊的象征,发挥其独特的意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当我们看到中国科技巨头对英伟达芯片的集体“拒买”时,不禁要问:这背后究竟隐藏了何种深意?中美在西班牙...
以军在加沙城地面行动画面曝光:... 9月16日,以军公布第98师部队在加沙城开展大规模地面行动的画面,现场马达轰鸣浓烟四起。报道称,以军...
当年高考676分,报考北大考古... 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季,6月24日,“报北大考古的女孩怎么样了”成为热搜话题。 许多网友关心,那个曾以优...
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成... 中新网厦门9月17日电 (吴冠标 林永传)17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工业与制造业人工智能联盟(A...
原创 陈... 在今天这个温饱安定的年代,大家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上个世纪无数农民的辛勤努力。回顾那段历史,新中国一穷二...
匹克董事长内部谈降薪:直营公司... 记者 叶心冉 9月16日,不少自称匹克公司的员工在社交媒体发帖称,公司出现大面积降薪,降薪幅度在10...
原创 陈... 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迎来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客人——陈济棠的儿子陈树柏。陈济棠,曾是国民党中一...
西安多区发现隐翅虫?千万别拍!... 近日 有多名网友发帖称 在西安、渭南等地 疑似有隐翅虫出没 ↓ 渭 南 帖子里还有消杀的画面 ...
原创 德... 在之前的文章《如果不是德川家康,那么水户家的将军选拔权究竟是谁给的?》中,我提到德川家康心目中的“御...
原创 曹...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登上鹦鹉螺号,跟随我一起遨游知识的海洋,探索历史的浩瀚无垠。今天我们要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