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的关系逐渐紧张,特别是在上党战役爆发后,我军取得了显著的战果。晋绥第十九军被我军全歼,敌军军长史泽波也被俘虏。这一战果无疑是振奋人心的,首先得知消息的是陈赓,随之而来的是关于史泽波如何处置的讨论。史泽波身份特殊,并且曾对我军怀有敌意,部队上下对他心生仇恨,很多人都希望将其处决。然而,考虑到事关重大,必须经过刘帅的批准。当刘帅得知消息后,他却说:“糊涂,他不能杀,还得设宴好好款待。”这一决定让人困惑,史泽波究竟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复杂的背景?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各方势力迅速开始争夺胜利后的果实。蒋介石、阎锡山等人蠢蠢欲动。阎锡山入侵长治,而蒋介石则调集兵力向我军解放区进攻,尽管他一再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但其背后真正的意图并不简单。阎锡山命令史泽波担任第十九军军长,并以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的身份率军向上党地区发起进攻,试图控制晋东南一带。
史泽波率领的部队多达上万人,对我军构成了不小的威胁。随着战斗的展开,敌军占领了长治、长子、屯留等地,意图彻底控制晋东南。此时山西的战火已经蔓延,重庆的谈判仍在继续,上党战役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更可能影响到谈判的进程。为了保护解放区,我军决心展开反击。
不久后,我军的行动开始展开,太行军区调集了大量主力部队及地方武装,目标直指襄垣。战斗异常激烈,长达四个多小时的激战后,襄垣终于解放。随即,上党战役全面展开,我军再次投入大量兵力,战士们充满信心,接连收复了四个重要地区,取得了显著战果。
随着我军的势头越来越强,长治陷入了极大的危险,毕竟,长治是上党地区的首府。阎锡山十分紧张,急忙调集两个军的增援力量,包括炮兵团,准备支援长治。然而,我军采取了“围城打援”的策略,出其不意地开始进攻。长治的北关迅速变得岌岌可危,敌军的防线被我军突破,虽然敌军多次反扑,但未能成功突破我军的防线。
随着战事不断推进,我军终于迎来了关键时刻,敌军增援部队被我军围困在屯留老爷山。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四个昼夜,最终,敌军全军覆没,长治的援军希望彻底破灭,敌军为了保命开始了大规模撤退。第十九军的残部被我军追击,在将军岭和桃川地区被全部歼灭,史泽波也在其中被俘。
按照我军的战俘待遇,史泽波应该得到优待。然而,史泽波被俘后,很多人对他怀恨在心,甚至有意将其处决。这一仇恨的根源,正是来自于刘志丹军长的牺牲。
刘志丹在东征战役中英勇作战,不幸中弹牺牲,他的死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尤其是毛主席等人对这位英勇的军长心生悲痛。与刘志丹作战的是晋绥军的第206旅第22营,而史泽波正是这个营的营长。因此,史泽波的名字与刘志丹的牺牲密切相关,仇恨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头上。尽管如此,战争的复杂性使得历史事件并非总能清晰划分责任,毕竟史泽波仅是营长,而与之对战的却是整个营。
在抗日战争期间,史泽波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被阎锡山重用,并迅速晋升为团长。他在多个战役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在忻口战役中,史泽波率领全团誓死守卫一个制高点,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最终确保了参战部队的安全撤退。在太原保卫战中,他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屡次带领部队冲锋陷阵,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他勇敢、果断的指挥能力,使得他在抗日战争中赢得了广泛的认可,甚至被称为抗日名将。
虽然史泽波在抗日战争中有不少功勋,但他仍是国民党的重要将领。因此,当他被我军俘虏时,虽然有仇恨,但也必须谨慎处理。在国共谈判的敏感时期,双方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谈判桌上的局势。我军深知,如果处决史泽波,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外交风波,反而对我党在谈判桌上的立场不利。基于这一考虑,刘帅决定不杀史泽波,而是设宴款待他。这样,史泽波的生命得以保全,而他也陷入了一个复杂的局面。
在刘帅的安排下,史泽波在晋察冀解放区得到了优待,甚至享有一定的自由。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史泽波被释放。1947年,他选择回到太原。然而,阎锡山再也无法信任这位曾经的抗日英雄。尽管史泽波在我军的优待下度过了一段平静时光,但在阎锡山眼中,他不再是值得依靠的人。史泽波被冷待,最终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民。
1951年,史泽波辞去了会计的工作,选择回到河北当农民。虽然这与他曾经的英雄身份截然不同,但他却过得非常安稳。凭借家传的中医手艺,他义务为乡邻看病,帮助了不少人,逐渐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
史泽波的晚年生活虽然平凡,但也充满了温暖和人情。他在河北安度晚年,直到1986年去世,结束了他充满波折的一生。史泽波从抗日名将到普通农民,这一人生转折,也许是他最出人意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