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国际局势,有个假设性问题总让人脊背发凉:如果三战真的爆发,作为东亚重要角色的日本,会率先对谁动手?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是中国或俄罗斯。
但却有专家抛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日本最可能率先出手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它现在的“老大哥”——美国。
这个结论听起来简直违反常识,日本不是有美军驻守,事事都听美国的吗?其实并非如此。
首先,历史的“剧本”里,早有“反噬前科”。
回顾历史,国家之间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二战时期,日本曾与德国、意大利结成轴心国同盟,但其战略选择始终以自身扩张为核心。更值得玩味的是,日本有过对强大伙伴“捅刀子”的先例。
在日俄战争前,日本为了牵制沙俄,长期与英国保持密切合作,甚至缔结了同盟条约。可一旦自身实力和战略需求发生变化,过去的盟友关系便显得无比脆弱。这种深植于战略文化中的“现实利益优先”原则,意味着在生存压力下,任何盟约都可能被瞬间撕毁。
其次,“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美军基地是保护还是枷锁?
目前,日本国土上驻扎着约3.5万名美军士兵,拥有包括横须贺、嘉手纳在内的众多大型军事基地。在和平时期,这是美日同盟的象征,为日本提供“核保护伞”。
但在世界大战的极端假设下,这些基地的性质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对手的眼里,它们是必须拔除的首要攻击目标;而在日本一些极端战略家看来,它们何尝不是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
这些基地不仅让日本在冲突爆发时必然成为首轮打击的“磁石”,更意味着日本的国家主权和军事自主性受到长期压制。如果日本决心要走自己的路,彻底摆脱被操控的命运,那么将这些“国中之国”的美军基地和控制系统一举清除,就成了逻辑上的第一步。
再者,新仇旧怨与“独立梦”的催化。
表面上美日亲密无间,但深层矛盾从未消散。冲绳民众几十年如一日地抗议美军基地带来的噪音、犯罪和安全风险;从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记忆,到上世纪80年代被“广场协议”强行打断的经济腾飞,日本社会内部始终潜藏着对美国的复杂情绪。
一旦世界秩序崩塌,旧日的屈辱感与寻求“正常国家”地位的强烈渴望结合在一起,完全可能转化为对昔日“保护者”的复仇怒火。对于一个试图彻底摆脱战败国阴影、实现国家“完全独立”的日本来说,没有比直接挑战美国更能宣告其崛起的行为了。
当然,我们必须强调,这一切目前都停留在战略推演的层面。在可见的未来,美日同盟依然是日本国家安全政策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