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字数变化不大,同时丰富细节和语义:
---
张飞遇刺的噩耗传到了成都,刘备却展现出了一种似乎未卜先知的能力:“飞营都督上表给先主,先主一见飞都督的表文,立刻叹道:‘噫!飞已死矣。’”
按照常理来说,张飞的部下都督给刘备上表,不一定非得是汇报张飞死亡的消息,也可能是请求补给粮草或军械。可刘备没见到表文内容,就断言张飞遇害,说明他早已心知肚明,悲剧必将发生。《风起陇西》虽有不少虚构成分,但其中关于古代战争帝王将帅极为重视情报的描写颇为可信。无论是派细作渗透敌营,还是在各级将领身边安插眼线,刘备显然早就获悉有人暗中谋害张飞的消息。
张飞作为万人统帅,身边的警卫力量至少应配备一个连以上,更何况他兼任司隶校尉,负责监察京师及周边地区。正史记载:“司隶校尉,古称‘卧虎’,职司京师及外围诸郡,无所不察。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论尊卑。入宫则开中道,称为使者。每次朝会,后到先去。”
司隶校尉的职责类似于后世的九门提督或锦衣卫,绝非莽汉能胜任。担此重任,不仅要保护皇帝安危,更需派遣密探监视重要文武大臣。张飞遇刺后,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兼任此职,也凸显了司隶校尉的非凡地位。
无论是车骑将军还是司隶校尉,均属二千石以上高官,且作为方面军总司令,张飞的中军大帐必定戒备森严。除了门口的固定岗哨和营内巡逻队,大帐内必有精锐贴身侍卫。范强、张达不过是两个“帐下将”,军职上是将帅的亲信侍卫,怎可能轻易刺杀成功还能顺利逃脱?
《三国志》中对张飞遇刺简述:“先主伐吴,飞率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首级顺流奔孙权。”
这里“帐下将”绝非泛指将领,而是一种专属军职,意指将帅的亲卫官。东汉末年,将帅左右的侍从统称“帐下将”,与帐下吏、帐下帅等类似,均属直属部队军官。赵云、魏延曾任刘备的“牙门将军”,性质同帐下将,但级别更高——他们护卫的是主公本人。
由此我们可推测,范强张达之所以能轻易刺杀张飞并逃走,必有内外合谋支持,且行动便捷。帐下将有权调配明哨、暗哨及游动哨,但这又引出两个疑问:一是成为张飞贴身警卫必须经严密考察,怎会在大战紧要关头对保护对象下毒手?二是他们刺杀后,家属为何未见遭到惩处?
关于范强张达因无法凑齐十万套白甲遭张飞责罚而怀恨动刺,这纯属小说家杜撰。张飞统兵不过一万,根本无需如此庞大装备,即便需要也属后勤管辖,绝非警卫官职责。
张飞“爱敬君子不恤小人”,这里的“君子”“小人”指的是身份地位而非品行。范强张达都是将官,理应属于“君子”一类,张飞即便严厉,也不可能轻易动手伤及他们。
若是小兵刺杀尚能解释,帐下将身份的范强张达彼此关系尚好,更不该因受责骂起杀心。
张飞遇刺案充满诡异,作为“三国智绝”的诸葛亮,定然心知肚明: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征讨东吴,是大势所趋;但非人人赞同,这些反对者为阻止主公伐吴,选择下狠手,谋划刺杀张飞。
诸葛亮当然支持伐吴:于公,是为打开中原进取通路;于私,亦为收复故乡卧龙岗。其劝谏多见于演义小说,正史未载,但熟悉三国史料者,自能理解诸葛亮对收复荆州的渴望。
而蜀中门阀世族在军事压力下,无奈归顺,心思另有打算:西川易主后生活无大改善,货币贬值财富缩水,还要让川中子弟为主公家族血战东吴,输了血本无归,赢了又有何益?
刘备半生漂泊,涿郡没落贵族身份,徐州荆州西川皆为外来户,缺少像孙权的家族基业和门阀支持,也不像曹操握有丞相权力挟天子以令诸侯。对门阀只能拉拢,不能得罪。即便知张飞死因蹊跷,也难深究——“拔萝卜带泥”,万一真查出国舅吴懿、吴班有嫌疑,如何是好?
刘备与诸葛亮对蜀中门阀的“宽厚”已远超合理,法正骄横跋扈无人敢管,黄权带兵逃魏,刘备也未依法处置其家属:“权不得还,率将降魏,有司执法欲拘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依旧优待。”
黄权是否辜负刘备,史料可查。黄权在魏任镇南将军、侍中、车骑将军,司马懿还故意写信讽刺诸葛亮:“黄公衡(权字),快士也,每谈及足下,口不离。”
黄权进魏非默默无闻,而是滔滔不绝讲述,得司马懿赏识,步步高升,享丞相级待遇。
这就是蜀汉当时的困局:真心拥戴刘备刘禅的文武将领寥寥无几,众多只能哄而不能骂,拉而不能打。
综合史料,张飞阆中副手即“营都督”应是“国舅”吴班。张飞遇刺后继任车骑将军因家庭纠纷被杀,骠骑将军马超47岁时病逝,二将军印最终落入外戚手中:“以壹(吴懿,因避司马懿讳而改名)督汉中,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封济阳侯;其族弟班,官职常次于壹。先主时为领军,后主时晋至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
半壶老酒一直怀疑,张飞遇刺与吴懿、吴班等蜀中门阀有关。若刘备伐吴成功,孙权不但归还荆州,还会将孙夫人送回,孙刘联盟完全恢复,刘备的后宫将由谁主导?
刘备生前已与孙权讲和:“孙权闻先主驻白帝城,甚惧,遣使求和,先主允之,遣太中大夫宗玮回话。”
但孙权既未归还荆州,也未送回糜芳、士仁,范强张达更不知去向。令人疑惑的是,刘备竟未向孙权提出任何条件。
刘备不欲孙夫人留在身边可理解,但范强张达两名对孙权无关紧要、对刘备却是仇敌的叛徒,只要开口,孙权必无理由不还。可众人似乎都忘了他们。
半壶老酒最后想请教读者:如果孙权交出范强张达,刘备和诸葛亮会如何审讯?范强张达若招供,会揭露哪些幕后黑手?刘备该如何面对张飞遇刺的真相?
---
这样改写后,每段都增加了细节描写,保留原意,且语句更加连贯丰富。你觉得怎么样?需要我帮你调整得更文言还是更现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