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佛会寺遗址新发掘出土300余件文物
创始人
2025-09-17 07:30:52
0

大足石篆山石窟寺区域的佛会寺考古现场。本文图片据大足融媒体中心

6月25日,大足石篆山石窟寺区域的佛会寺考古现场,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景象。现场考古出土大量文物,考古人员正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层、记录遗迹,力求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蕴含历史信息的细节。

俯瞰考古现场。

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邓启兵告诉记者,目前考古人员已完成大足石刻石篆山石窟寺区域的佛会寺遗址600平方米的发掘,包括梯道、蹲狮、铺石地面、牌坊基址等。这些遗迹与文献记载的明清佛会寺山门的情况大致相符,在该层之下还叠压有早期建筑遗迹,需进一步发掘确认。这些发现极有可能揭示佛会寺更早期的历史脉络。

发掘现场。

“除山门遗址外,在佛会寺遗址后殿后侧发掘出的一处建筑台基同样引人注目。”邓启兵介绍,该台基面阔约19.25米,进深约10.9米,残高约1.1米,其铺石地面保存状况良好,这一区域出土了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文物标本。

建筑台基。

据统计,目前考古人员共发掘出土文物300余件,包括板瓦、筒瓦、瓦当、滴水、脊兽、鸱吻等建筑构件,坐像、立像、佛头像、菩萨头像、弟子头像等各类造像,青花瓷碗、瓷盏等生活用具,还有铜镜、铜钱、题刻等。“这对于探索佛会寺的营建历史、平面布局、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以及其与石篆山石窟之间的历史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邓启兵说。

部分出土文物。

资料显示,石篆山石窟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罕见的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闻名于世。今年5月,大足石刻研究院携手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启了石篆山石窟寺区域的考古工作。

“此次在佛会寺遗址的考古发掘,不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更为研究石篆山石窟寺的发展演变、宗教传播路径以及古代社会生活等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线索。”大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预计还将有更多令人期待的发现,有望进一步丰富大众对大足石刻乃至川渝地区石窟文化的认知。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周传勇

原标题:大足石刻佛会寺遗址新发掘出土300余件文物 有望揭示佛会寺更早期的历史脉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六...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设立“尚父庙”祭祀姜尚姜子牙时,以张良配享,另有十位名将从祀,其子唐肃宗李亨在上元元...
原创 因... #红颜劫:蔡姬的宿命转折 在历史的长河中,齐桓公与蔡姬的故事宛如一抹绚烂却又带着苦涩的色彩。 那一...
原创 宣... 赵姬与嫪毐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段充满戏剧性的篇章。公元前238年,这一年对于年仅十八岁的嬴政来说...
原创 晋...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因病去世,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天下,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暗流涌动的局势。早在16...
原创 晋... 晋文公四年(前633),晋文公重耳将晋国原有的二军扩充为上军、中军、下军三军,并设置将佐,实现了军政...
原创 聊... 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的文章进行改写后的版本,保持原意不变,字数变化不大,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使内...
原创 皇...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皇帝这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都是众多权臣和帝王子孙争相追逐的目标。为了争夺一个皇位...
原创 谁...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两位权力人物的暗中较量令整个朝堂风云变幻,一位是大清朝的掌权者、权谋深重的慈禧太后...
原创 隋... 隋文帝废黜了嫡长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代价极其沉重的废太子事件之一。在隋文帝的...
原创 毛... 毛主席的博学多才一直为人称道,尤其他对书籍的热爱可见一斑,尤以《三国演义》为最。他对这本书的喜爱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