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历史与演义中,吕布、关羽、赵云三位名将可谓赫赫有名,个个都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角色。按理说,想要硬刚吕布几乎不可能,击败赵云更是难上加难,追杀关羽就更是看似一场几乎注定的失败。但如果是白马之围时的关羽,那可能还真有几分机会;但要是败走麦城后的关羽,那就不一样了。假如你能在这些挑战面前存活下来,必定是个不容小觑的狠角色。
让人意外的是,三国中竟真有这样一个人,不仅完成了这些挑战,甚至做到了双倍!这位角色的名字就是夏侯惇。或许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
夏侯惇和吕布的首次交手发生在吕布刚刚弑父杀董卓之后。那时,吕布和董卓的关系表面上看似父子情深,实则不过是利益共同体。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二人立刻反目成仇。虽然董卓身为权臣,但吕布时常感到他不够重视自己,尤其是每当吕布要求更多的赏赐时,董卓总是吝啬,不仅不给奖励,反而还经常辱骂吕布。甚至有一次,董卓喝醉了酒,把吕布当成了刺客,拿起武器向他砸去。幸亏吕布身手敏捷,险险躲过一劫,否则就会被董卓反杀。
而这一系列的不满,最终促使吕布产生了背叛之心。于是,在王允的怂恿下,吕布带着天子诏令刺杀董卓,之后与王允共同掌控了朝政。虽然董卓死了,但他留下的西凉军依旧不甘心放弃,他们希望借着诏书能回到凉州,继续占据一方。然而,王允迟迟没有发放诏书,逼得李傕和郭汜带兵入洛,吕布只得带着手下逃入外地。
吕布逃出洛阳后,曹操派人追击,然而吕布竟然成功设下埋伏,成功反击了追兵。夏侯惇迎战吕布,虽然拼尽全力,但最终还是不敌吕布,几番交手后只得撤退,曹军不得不放弃追捕吕布。
几年后,曹操已稳住了北方的局势,成功抵挡住了公孙瓒与袁术的进攻,基本在兖州站稳脚跟。此时,曹操开始实施他的复仇计划,而他的第一个目标便是陶谦。此前,陶谦曾协助曹操抗击公孙瓒,曹操虽然得到了陶谦的帮助,但并不打算善待这个“盟友”。陶谦的防线根本挡不住曹操强大的军队,曹操很快便攻下了十几座城池。
就在曹操准备进一步从陶谦手中获取军费时,问题突如其来:吕布带领陈宫等人偷袭了兖州。曹操一边与陶谦签订协议,一边回师救援兖州。当时,曹操家人和荀彧都在鄄城,夏侯惇因此赶赴鄄城,与吕布展开了又一次较量。这次夏侯惇与吕布战斗了一整天,直到夜幕降临并下起了大雨,双方才选择停战。吕布虽然没能胜利,但也知道曹军援军即将到来,便悻悻地撤退。
接下来,夏侯惇与关羽的恩怨逐渐加深。最初,刘备向曹操借兵征讨袁术,实则是为了占领徐州。曹操当时并未太过重视刘备,仅派遣两位将军前往,结果被刘备打败。曹操怒火中烧,准备亲自出征。郭嘉建议曹操抓住机会,认为袁绍不敢在此时调兵救援刘备。于是,曹操带领夏侯惇等一干人马前往徐州。
刘备带着张飞镇守小沛,关羽则负责下邳。面对曹军的来袭,刘备和张飞很快被击败,只有关羽坚守下邳。曹操决定亲自出马,命夏侯惇率兵引诱关羽进入包围圈。夏侯惇通过骂战激怒关羽,成功将他引入了埋伏之中。关羽凭借一敌二的能力,顽强抵抗,直到夜幕降临准备逃脱,夏侯惇紧追不舍,将他堵在土山。最终,关羽迫不得已投降曹操,但双方达成约定:关羽一旦得知刘备消息,便立即离开。
几个月后,关羽果真得知刘备的动向,并开始突破曹军的封锁。在黄河渡口,夏侯惇再次追击关羽,但依然未能取胜。关羽依旧念及曹操的恩情,心中犹豫,最终未曾动手。若不是张辽及时阻止,局面或许更加复杂。
至于赵云,作为“常胜将军”,无论是在史实还是演义中都未曾败北。可夏侯惇倒是曾“战胜”过赵云。那是在博望坡,当时,诸葛亮命令赵云假装失败,将夏侯惇引入树林中。赵云巧妙地利用伪退战术,将夏侯惇引入伏兵圈套,差点让夏侯惇陷入绝境。虽然夏侯惇凭借兵力优势几乎不惧任何伏兵,但谁也没想到诸葛亮早已准备好火攻,差点将夏侯惇的另一只眼睛也烧坏。夏侯惇这次虽然侥幸逃脱,但也从此对诸葛亮的火攻刮目相看。
夏侯惇这一生,经历过许多生死劫难,有不少险局他都能脱身而出,堪称一代幸运儿。上述这几场与吕布、关羽、赵云的较量,虽运气成分较大,但在关键时刻,他的果敢与决断力,的确也让人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