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0月,李默庵应邀回国,参加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在活动期间,他与邓颖超相遇。两人聊起了周总理,这时邓颖超泪眼朦胧地说:“恩来找你找得好苦。” 李默庵听到这番话,顿时感到一阵愧疚,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那么,李默庵究竟是谁?周总理又为何要找他呢?
李默庵出生在湖南省长沙的一个偏远山村,家境贫困。他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虽然他们生活节俭,吃苦耐劳,但家中的经济状况依然捉襟见肘。作为家中的长子,李默庵自小便担负起了许多家务农活,帮父母分担生活的重担。
尽管当时湖南地区对于教育相对重视,许多家长都尽力让孩子上学,但李默庵深知,家里的困境使他没有机会进入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也知道,如果继续留在家里干农活,未来的生活将没有太多出路。然而,李默庵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一直在努力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
李默庵的家人意识到这点后,决定牺牲一些家用,让李默庵有机会继续读书。于是,他们省吃俭用,终于攒够了学费,把李默庵送进了学校。贫困的生活使李默庵更加勤奋,他发誓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凭借刻苦努力,他的成绩十分优异,老师们都为他的聪慧与好学点赞。
然而,李默庵的母亲在此时又生了三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不幸夭折。这使得家里的经济状况更加捉襟见肘,李默庵也因此无法继续上学。母亲开始劝说他退学,回家帮忙。但李默庵并未轻易放弃,他的堂兄得知此事后,坚决反对李默庵退学,并建议他到自己工作的学校继续求学。堂兄在自己学校的帮助下,李默庵终于得以继续读书,最终顺利完成学业。
虽然堂兄希望李默庵能利用所学知识从事更有前途的职业,但随着战火不断蔓延,再加上生活的艰辛,李默庵最终决定放下书本,投笔从戎。于是,他参加了黄埔军校的考试。
1923年12月,李默庵来到长沙火车站,准备前往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的复试。在火车站,他和其他湖南的青年一同前往。领头的是一位名叫陈赓的青年,他曾在军队中服役,经验丰富,因此其他人都称他为“大哥”。登上火车后,陈赓发现李默庵没跟上来,他焦急地大喊,“在这!快点!”
李默庵急忙背起行李赶来,幸得陈赓的帮助,才没有错过这班车。陈赓为李默庵提供了很多帮助,李默庵也将他视为大哥。在陈赓的带领下,这些没有出过远门的青年们顺利到达了广州。到达后,他们身上的钱已所剩无几,幸好当时广州刚开办了陆军讲武学堂,李默庵和同伴们才得以安顿下来。
不久后,陆军讲武学堂与黄埔军校合并,李默庵和其他学员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生。入校后,李默庵格外努力,成绩也十分优异。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的主任,注意到了他,便指示已经加入共产党、深受周恩来信任的陈赓多多关照李默庵,希望他能加入共产党。
陈赓找到了李默庵,向他提议加入共产党。李默庵开始犹豫,因为许多同学都加入了国民党,他自己也并不清楚如何加入共产党。陈赓耐心地劝说他,“共产党是为人民解救困境的政党,加入共产党,才是最符合你心中理想的选择。实际上,我、还有许多同学都加入了共产党,连你最敬重的周主任也是。” 李默庵听到这一点后非常震惊,最终决定加入共产党。几天后,李默庵在周恩来的面前宣誓加入了共产党。
周恩来得知李默庵加入共产党时,激动不已,他对李默庵说:“你是这么多学生中第一个主动要求加入共产党的,给大家做了榜样。希望你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不断进步,为党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李默庵加入共产党后不久却决定退出。原因在于,他对党的各种规定感到不适应,认为自己受到了束缚。更重要的是,他追求革命的初衷并非全心全意为人民,而只是为了光宗耀祖。这种思想和共产党的理念相违背,使得李默庵逐渐失去了革命的动力。
第一次东征后,李默庵的同学为他介绍了一位女同学,两人渐渐产生了感情,李默庵对革命的热情也逐渐被爱情取代。几次党员活动的缺席,使得他的同学对他产生了不满。当许继慎批评李默庵时,李默庵的反应更加激烈,两人几乎发生争吵。从此,李默庵再也没有参与党员活动。
1925年,中山舰事件爆发,蒋介石提出所有军官必须明确表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李默庵决定脱离共产党。周恩来得知后,愤怒地表示,“你是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怎么又是第一个退出的?你明明如此聪明,为什么做出这种愚蠢的决定?”
李默庵退出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李默庵已经升任14军军长,参与了淞沪会战、台儿庄会战等重要战役。为加强抗日力量,他还开办了游击队员的培训班。战斗中,他展现出一定的军事才华。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默庵被任命为徐州绥靖区司令。蒋介石指示他领导兵力攻占苏中解放区。然而,这次他遇到了经验丰富的粟裕,粟裕以灵活的战术让李默庵在多次战斗中陷入被动。特别是在宣泰一战中,李默庵的部队遭遇重创,战后他被撤职,再也未受到重用。
失去职务后的李默庵进行了深刻反思。1949年8月,解放战争进入尾声时,一些国民党成员决定起义,李默庵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蒋介石随即发出通缉令,李默庵一家开始了迁徙。最终,他和家人移居阿根廷,但他始终未能回到祖国,直到晚年才深感遗憾。
李默庵与妻子在阿根廷居住了十多年,之后移居美国。尽管身处海外,李默庵依旧时刻关注祖国的变化,并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喜悦。然而,周总理一直牵挂着他,多次通过大使馆寻找他的下落。
1975年,周总理病重,他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病痛折磨下,他回忆起与李默庵的点点滴滴,始终未能忘记这个曾经的学生。周总理在弥留之际仍深感遗憾,未能见到李默庵一面。
1981年10月,李默庵应全国政协的邀请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活动。此时,他已离开祖国32年。当李默庵与邓颖超见面时,邓颖超含泪提起周总理,遗憾地说:“这些年你去了哪里?恩来找你找得好苦。” 这番话让李默庵深感愧疚,泪水涌上眼眶。他才意识到,周总理一直牵挂着自己。老泪纵横的李默庵感慨道:“我为何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