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清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康熙的嫡次子胤礽是大清两百多年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被立为皇太子的皇子。胤礽是康熙与他的嫡妻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赫舍里氏出身满族勋贵家族——赫舍里氏,她是经历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的资深官员、康熙初期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这个家族在满清历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和深厚的政治背景。
尽管康熙迎娶赫舍里氏的初衷是为削弱权臣鳌拜的势力,但两人却是“先婚后爱”,感情日渐深厚,关系相当融洽。赫舍里氏为康熙先后诞下两位嫡子,只可惜大儿子承祜年仅四岁便夭折了。康熙十三年,赫舍里氏又生下了嫡次子胤礽。遗憾的是,赫舍里氏因难产,在胤礽出生后仅两个时辰便病逝,年仅21岁,给康熙带来了沉重打击。
康熙与发妻之间的感情一向深厚,失去赫舍里令他心如刀割。看着刚出生便失去母亲的胤礽,康熙更是悲痛万分,亲自抚养这位孤儿皇子,丝毫没有将其托付给妃嫔或太后照顾。康熙十四年时,胤礽还不到两岁,他便被册立为皇太子。
康熙亲自为胤礽颁发册宝,正式立他为皇太子,授予正统东宫之位,寄望其能继承万年基业,统领天下众生。为此,康熙还专门为年幼的太子设立了詹事府衙门,并将胤礽的外祖父内大臣噶布喇晋升为世袭一等公,显示对这位皇太子的厚望和支持。
康熙对胤礽的培养投入了大量心血,远超对其他皇子的关注。胤礽年幼时,康熙亲自教他四书五经;等到他六岁正式拜师学问时,康熙特意选拔了朝中大儒担任他的教师,如康熙宠臣李光地、三朝重臣张廷玉的父亲张英、理学名臣熊赐履等。除了经典文化和骑射,康熙还让胤礽学习数学、医学等实用知识。
随着胤礽渐渐长大,康熙更是亲自讲授为君之道、祖宗创业的艰辛细节,事无巨细,甚至多次带着胤礽巡幸各地,希望他能够成为一位称职的皇帝。胤礽年少时的表现也未辜负康熙的期望,二十岁起便开始协助康熙处理朝政,尤其是在康熙亲征准噶尔时,胤礽恪尽职守,赢得了朝中大臣的一致赞誉。
如果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胤礽即使难以达到康熙那样的千古圣君地位,也足以稳坐皇位。然而,胤礽最终还是令康熙失望。受其叔姥爷索额图的煽动,他卷入了朝廷党争,且与父皇关系日益恶化。康熙甚至怀疑胤礽图谋提前篡位。于是康熙在四十七年巡幸塞外途中,果断废黜胤礽的太子身份。虽然次年康熙恢复了胤礽的太子地位,但胤礽依旧不知悔改,甚至公然说出“哪有做了40年太子”的逆反言论,密谋提前登基。康熙忍无可忍,五十一年再次废去胤礽太子之位,将其幽禁于咸安宫。
胤礽从此在咸安宫被囚禁了十几年,直到病逝。胤礽被废失去自由,其妻妾子女自然也受牵连。那么,胤礽被废后,他的后代又有怎样的命运呢?
胤礽共育有十四位女儿,其中六位嫁作他人妇。侧福晋唐氏所生的第六女被雍正皇帝收为养女,封为和硕淑慎公主,并嫁到了孝庄文皇后的娘家科尔沁蒙古。她的丈夫是顺治帝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的从孙博尔济吉特·观音保。由此看来,和硕淑慎公主命运尚算不错,备受叔叔雍正的宠爱。
雍正十一年,额驸观音保被授予理藩院额外侍郎一职。只是,淑慎公主与观音保夫妻生活仅持续了九年,观音保于雍正十三年病逝,淑慎公主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守寡生活。实际上,她当时只有28岁,随后寡居了近半个世纪,直至乾隆四十九年去世。
幸运的是,淑慎公主与观音保育有一女,她于乾隆十五年嫁给乾隆皇帝的第三子永璋,成为其嫡福晋。那么,淑慎公主被雍正收为养女,真的只是因为叔叔对幼小侄女的怜悯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康熙四十七年正月,淑慎公主出生。她只有八个月大时,父亲胤礽就被废为太子,母女俩从此过上了幽禁生活。虽然后来康熙恢复了胤礽的太子身份,但五十一年胤礽再次被废时,淑慎公主已四岁,或许对那段经历尚有记忆。无论她是否记得,淑慎公主从那时起再次被幽禁,直到雍正元年才将她接出咸安宫,安置在宫中。
当时淑慎公主已14岁,过了四年宫中生活后,被封为和硕淑慎公主,嫁给了观音保。雍正将废太子的女儿收为养女,背后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巩固自己刚刚登基的皇位,稳固朝政,他需要“善待”被幽禁的二哥胤礽及其家属,甚至在胤礽病重时允许长子弘皙进宫照顾。二是雍正作为皇子多年,子女数量有限,四位公主几乎夭折殆尽,迫切需要通过养女来扩充皇室人口。
自清朝初期,满蒙联姻一直是政治重心,清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这种联姻政策,不仅有蒙古女子嫁入京城,也有皇室公主远嫁蒙古。雍正登基时,他自己尚无亲生公主,为防万一,便收养了三位养女,和硕淑慎公主即是其中之一。
淑慎公主的一生充满坎坷:十四岁之前大多时间被禁锢,嫁夫仅九年,守寡近五十年。胤礽的嫡福晋瓜尔佳氏未能生下存活的儿子,长子夭折,次子弘皙才是真正的长子,由侧福晋李佳氏所生。宫中有“子凭母贵”和“子凭父贵”的说法,弘皙因父亲的身份和祖父康熙的宠爱,被特别看重,养在宫中。
据朝鲜史料记载:“弘皙颇贤,难于废立允礽。”虽然胤礽被废,但康熙对聪明贤能的孙儿弘皙仍极为喜爱,曾希望通过弘皙重振胤礽的太子身份。然而胤礽终究令康熙失望,康熙不得不再度废其太子位。康熙对此孙儿怀有愧疚之情,临终遗言中特别嘱托封弘皙为亲王。
雍正即位后,便准备封弘皙为多罗郡王。当时雍正所有儿子,包括年长的三阿哥弘时,均无封爵。雍正元年下令为弘皙建造住宅,在郑各家庄兴建400多间房屋,并安排千名兵丁奴仆守护弘皙和家人。
胤礽本人未获康熙释放自由,雍正也不敢擅自处理。雍正对弘皙关怀备至,允许其每月进紫禁城参加朝会和祭祀,平日则可不入宫。弘皙奏折中尊称雍正为“皇父”。雍正还将弘皙生母晋封为侧福晋,准许其他妾室随侧福晋一同迁往郑各家庄居住,若不愿意,则另行供养。
雍正八年,弘皙继承父亲的和硕理亲王爵位,成为宗室中爵位最高者。相比之下,雍正指定的皇储弘历直到雍正十一年才被晋封宝亲王。原本弘皙凭借康熙和雍正的宠爱,享尽荣华,但乾隆朝时,他与和硕庄亲王胤禄、和硕恒亲王胤祉的子孙们私下来往,意图不轨。乾隆四年十二月,弘皙被囚禁于景山,革除爵位,改名“四十六”,寓意其被囚时年四十六岁。
雍正即位时,弘皙已28岁并封多罗郡王,生活相对安稳。胤礽尚有几位年幼儿子,雍正选两人养在宫中,分别是第十子弘?和第十二子弘皖。弘皖是胤礽侧福晋程佳氏所生,始终生活在宫中,乾隆继位后,皇帝命张廷玉等大臣商议为其安排府邸。弘皖后来被封奉恩辅国公,享年52岁。
弘?则在弘皙被革爵后继承理郡王爵位,从乾隆四年(1739年)开始,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病逝,历任41年。其子永暧降为贝勒爵位。
虽然弘皙因“弘晳逆案”遭革爵囚禁,但其弟弟们未受牵连,特别是被养在宫中的两位弟弟得以安享晚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下令将弘皙重新列入宗牒,但未恢复爵位。
除弘皙、弘?、雍正收养的女儿、孙儿及两子外,胤礽还有九个儿子。长子、四、五、八、十一子均早夭,第六子奉恩辅国恪僖公弘曣在诗文和绘画上有一定造诣,擅长飞白书法,38岁去世。第七子辅国公弘晀与乾隆皇帝年龄相仿,育有14子。第九子三等侍卫弘暚无爵位,乾隆四十八年去世,终年68岁,属于较为普通的宗室成员。其余女儿除和硕淑慎公主外,也有五人通过联姻嫁往蒙古各部。
以上是对胤礽及其子孙命运的详细梳理,充分体现了清代皇族在政治斗争与家族荣辱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