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武松、杨志,这三位在梁山上那都是武力天花板级别的人物。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杨志能跟林冲战平,可偏偏遇到呼延灼时,鲁智深和杨志轮番上阵都没占到便宜,武松更是压根没敢出场,这到底咋回事?
当时呼延灼带兵攻打二龙山,鲁智深率先出马:"哪个是梁山泊杀败的撮鸟?" 抡起禅杖就上。两人马战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呼延灼心里暗赞:"这和尚真厉害!" 两边鸣金收兵,其实是怕自家主将吃亏。
接着杨志上阵,又斗了四十多回合。呼延灼心想:"哪冒出来的狠人?不像绿林草寇啊!" 杨志也觉得呼延灼太强,主动卖个破绽跑回阵。要知道呼延灼之前跟李忠、鲁智深打了六十多回合,体力消耗不小,杨志都没占到便宜,要再打下去,恐怕得受伤。
最奇怪的是武松,明明跟着一起来了,却始终没露面。为啥?因为他清楚自己上去也讨不到好。论步战,武松是顶尖高手,但骑马作战他没经验,上去顶多发挥一半实力,久战必败。
这三位打不过呼延灼,关键在 "兵种克制" 上:
后来呼延灼跟高俅出征,跟云中节度使韩存保打了一百多回合,从马上打到马下,兵器都打飞了,最后像街头打架一样扭住厮打。要不是张清帮忙,俩人能同归于尽。这战斗力,在朝廷降将里也是顶尖的。
其实梁山真正的战力担当,很多都是朝廷降将:关胜、呼延灼、秦明这些人,原本就是正规军将领,受过系统训练,懂阵法、会马战。要是把这些人去掉,梁山去征辽国,恐怕得折损一半人马。
这事儿说白了,就是 "野路子" 难敌 "科班出身"。鲁智深、武松这些人,江湖实战经验丰富,但缺乏正规军事训练,遇到呼延灼这种受过系统培养的将领,在兵种、战术上天然吃亏。
就像现在的格斗比赛,街头霸王可能爆发力强,但遇到专业 MMA 选手,在耐力、技巧、战术安排上差距就出来了。施耐庵写这场战斗,其实也在暗示:江湖好汉个人武力再强,没经过正规军事训练,想跟朝廷抗衡还是难。
所以啊,不是鲁智深他们太弱,实在是呼延灼太强,加上兵种克制太狠。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个人能力再突出,也得讲究团队配合和专业分工,不然就算是武松、鲁智深,也得吃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