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国以来,毛主席与周总理,是我国政治上留下最耀眼功绩的伟人,二人的合作更是长达半个世纪。
不过二人的关系的误解被广为流传,那便是简单地将毛主席定义为纯粹的决策者,而周总理则被看作是执行者,以此有不少人认为周总理只是机械似的执行毛主席的指令。
那么毛周二人的关系究竟如何?二人真的只是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吗?
两位伟人的渊源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两位伟人关系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就可以进行概括。
在早期的革命时期,毛主席便与周总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二人在后续的根据革命建立的新的联系,二人一同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各自的努力。
毛主席出生于湖南,在早年就曾参与过多次革命活动并在这之后成为中国的革命家。
在1921年,毛主席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我党重要的革命参与者,之后曾多次以自己独特的眼光指导了党的胜利。
而周总理则出生于江苏淮安的一个书香世家,在其早年还曾前往过日本和欧洲留学,正是这段经历让周总理在海外接触到了各种先进的思想,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唯一的信仰。
1921年,周总理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早期在国外的重要成员。
在周总理回国后,就立刻参与和领导了共产党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在1927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共产党进行了屠杀,为此周总理也是坚定的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实行武装夺权和创建人民军队。
同一时期,毛主席与周总理虽然没有见面,两个都在不同的地区开展工作,但他们的革命理念都是一致的,目的就是解放民族和让中国独立。
在后来的“中山舰事件”发生时,两人在广州正式见面,二人一同在商讨反击的对策。
在大革命失败后,毛周两人都决定举起枪杆子,其中先是周总理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在40天后,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
而且红军的起义让国民党感受到了新的危机,为此针对共产党决定进行围剿。
在1927年,毛周两人的起义受到了“左”主义领导给予的处分。不
过二人也因为相同的理念和经历,认识到了彼此之间武装革命的决心。
在1935年遵义会议上,毛主席与周总理二人再次迎来了合作的新机会
毛主席与周总理二人的合作
在这之前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导致我党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巨大的失利,因此红军开始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此时党陷入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次毛主席受命成为了党中央的领导。
在遵义会议中周总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坚决拥护毛主席的领导,依靠自己在党内的威望和影响力,为毛主席领导地位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从此,毛主席与周总理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合作,二人在合作期间也是渐渐默契起来,因此才有了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错误认知。
其实二人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毛主席在军事战略方面的才华属于世界一流,特别是其善于对全局的局势进行分析,之后就是将战术进行灵活的调整,因此毛主席才能多次带领红军在困境不断取胜。
而周总理在这段时间里则全力协助毛主席,他主要负责的是参与军事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周总理利用自己在部队的威望,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军事协调方面的优势,以此来确保毛主席提出的各项战略部署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在长征期间,红军所要面对的国军的围追堵截以及恶劣的环境,期间毛主席和周总理密切配合,二人亲自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经过一番周旋最终成功摆脱了国军的追击,实现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在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军攻势浩大,加上国军的无能,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毛主席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为中国抗战提供了长久战略。
而周总理则是在抗战的一线进行指挥,期间调动各种底下情报势力,为党的抗日提供更多的路线。
期间周总理还曾多次前往国统区,亲自去与国民党进行谈判,想以此来抗日争取更多中国的力量,同时周总理利用留学生的身份广泛联络各界组织抗战事业。
而毛主席凭借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和,为党的革命形势做出了准确判断,许多正确的战略都是又毛主席提出。
毛主席善于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周总理则以其细致入微的工作能力对于毛主席的路线进行贯彻和落实。
在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提出多项改革方案,其目的就是能够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进而调动农民对于革命的积极性。
周总理在这期间亲自参与土地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他多次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和发展党在土地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确保土地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指挥了三大战役,周总理则是再次协助毛主席制定作战计划,期间协调各方力量。
在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与周总理二人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毛主席对周总理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曾多次称赞周总理是个“好管家”,将多次重大方针都与他进行探讨。
周总理始终尊重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积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决策,是其为毛主席分担了大量的工作压力。
二人的合作本质是一种默契的配合,两人是一种优势互补,正是二人的携手执行让新中国最终取得胜利。
建国后共图鸿鹄之志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周总理二人并没有就此安逸,反而是再次面临着更为艰巨的任务,这次的任务就是如何建设一个全新的国家,让经历多年战乱的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于是毛主席和周总理这位老搭档再次携手合作,一同为建国后的中国做贡献。
在建国后毛主席成为了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亲自为新中国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我国的基本政治方针,毛主席也是将马克思主义再次与中国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为了能够改变我国的产业环境,毛主席决定相仿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以此来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是对的,如今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就离不开早先留下的工业体系。
而周总理在建国后成为了国务院总理,其工作内容则是领导国家建设和管理,在毛主席提出重工业发展时,周总理积极推动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领域协同发展,如今我国没有出现像俄罗斯一样的工业比例失调就不少周总理的深谋远虑。
周总理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五”计划执行期间,亲自参与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进而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工业发展的同时周总理还非常重视科学技术,之后更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
周总理不仅是执行者还体现在其在外交工作的功绩,他曾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也是我国与其它国家后来外交的基础。
在国际上周总理积极代表新中国参与外交活动,与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为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尊重。
周总理还曾代表我国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并且在会议上展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不过在新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毛主席和周总理也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意见,这也可以证明二人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执行者和决策者。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的规模问题上,两人曾有过不同的分歧,不过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经过这次谈判二人相互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最终二人还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合作是本质上是一种相互补充,二人的目标也仅仅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正是由于他们二人的共同努力,得以让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初步繁荣昌盛的巨大转变。
再来看毛主席与周总理的关系,二人的关系绝非简单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关系所能概括,二人原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在建国后相辅相成的伙伴,在两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中,一同为中国从独立到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我们要认识的更应该是他们的功绩。
参考文献:
《抗日战争中的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纪念网
《毛泽东与周恩来是如何交往的》周恩来纪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