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能够顺利夺得天下,韩信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说他是汉朝建立的最大功臣。可是,这位至关重要的功臣却最终迎来了最早的死亡,似乎应了那句“敌国破,谋臣亡”。至今,韩信死因成谜,难道仅仅是因为功高震主吗?
韩信的死,的确与萧何的算计脱不了干系。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命运的转折背后,或许正藏着萧何的深思熟虑。不过,韩信在死前,依然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临终之际,他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至今仍被年轻人频频提起,这三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韩信年轻时贫困潦倒,品行不佳,甚至不被周围人看好。若是他当年同乡的人得知韩信后来成为大将军,恐怕会讽刺道:“这个人居然能当上大将军?”青年时代的韩信,不思进取,甚至靠着蹭饭度日,逐渐让周围的人疏远他。
他常去蹭饭的地方,是南昌亭的亭长家。亭长的夫人对他本就有些反感,韩信的行为让她更加厌恶,遂决定教训一下他。有一天,亭长一家提前吃光了饭菜,韩信来时发现没有剩饭吃,对方也没打算再做,韩信立刻明白了他们的心思。虽然韩信脸皮厚,心里却难免不好受,毕竟人家已经很明确地拒绝了他,他也不再死皮赖脸地求饭吃,转而打算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寻找食物。
他走出亭长家,肚子饿得咕咕叫,决定去河边钓鱼。然而,钓了很久,却没有一条鱼上钩,这时,河边有一位正在漂洗丝绵的大娘注意到了他,见他空手而归,便把自己的饭菜送给他。接下来的日子里,韩信常常去河边钓鱼,而大娘也每次都会带饭给他。直到有一天,大娘告诉他自己要停止洗丝绵,不再给他送饭。韩信感激地说道,日后定当报答大娘。
然而,大娘听后却生气了:“你以为我给你饭吃是想要报答吗?我是因为可怜你,一个大丈夫,居然连自己都养活不了,需要依赖别人。我又怎么可能希望你来报答我呢?”韩信听后,羞愧万分,深深意识到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靠自己的本事立足,不能靠别人施舍。
自此,韩信开始发奋图强,立志要成就一番事业。果然,后来韩信成为一代名将,不仅按照当初承诺回报了大娘,还赠送她千两黄金和丰盛的酒菜,以表达感谢。
然而,韩信的军旅生涯中,也有一段颇为屈辱的经历,那便是屠夫的胯下之辱。韩信因贫穷而被许多人看不起,而这个屠夫便是其中最直接羞辱他的人。当时,屠夫见韩信身形强壮,便用言语挑衅道:“你这么壮,带着刀剑,怎么不敢做事?我倒要看看你有胆量不。”接着,屠夫向韩信提出了一个极为侮辱的挑战:“若你胆小,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若不怕死,就砍我一刀。”
屠夫腿一分,指向自己的胯下,众人哄堂大笑,而韩信默不作声,紧握刀柄,咬牙忍辱,最终从屠夫的胯下爬了过去。此举让周围的人更加看不起韩信,认为他是个懦弱无能的人,没人能料到,这个被屠夫羞辱的男人,最终竟会成为一位伟大的将军。
当韩信封为楚王后,他记起了这段屈辱的往事,便找到了那位屠夫。屠夫见到韩信时,认为韩信是来报仇的。然而,韩信却出乎意料地并未加以惩罚,反而让屠夫担任了官职。韩信平静地说道:“我之所以没有杀你,并非因为怕死,而是因为当年那一辱让我磨炼了意志,之后的任何侮辱都无法打败我。所以,我要感谢你。”
韩信的仕途,的确与萧何有着深厚的关系。最初,韩信投奔了项梁,然而在这里呆了一年多,始终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第二年项梁去世后,韩信又加入了项羽的麾下,成为一名郎中。可韩信多次献计于项羽,却始终未能得到采纳,逐渐失去了信心。觉得在项羽处无望发展,他选择了投奔刘邦。
然而在刘邦那里,韩信仍然仅仅是个小官,无人重视。在这一期间,萧何注意到他,多次与他交流,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萧何便极力推荐韩信,但刘邦始终没有太多反应。最终,韩信心灰意冷,决定离开。萧何得知后,毫不犹豫地追赶了韩信,并对刘邦表示,若不任用韩信,他也将离开。刘邦迫于无奈,只得封韩信为大将军。
此后,凭借韩信的谋略,刘邦屡战屡胜,最终赢得了天下,韩信也被封为楚王。刘邦和萧何无疑是韩信成就的关键人物。但当刘邦登基为帝后,他开始产生猜疑,认为韩信等大将可能威胁到他的统治。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削弱韩信权力的手段,最终将其降职。韩信意识到刘邦的忌惮,开始尽量远离宫廷,时常以生病为由躲避。
最终,陈豨叛乱,韩信因曾与其有过接触而被污蔑为谋反。吕后与萧何合谋,设下圈套将韩信骗入宫中,并将其杀害,三族同诛。临死时,韩信愤怒地喊出“我不服”,这三个字成为了对命运不公的抗议,也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心中的口号。
韩信虽然以悲剧收场,但他的经历与事迹至今仍激励着后人。他的一生,虽以失败告终,却成就了传奇,成为历史长河中永不褪色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