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不易,作者每天辛勤撰写稿件,只为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能够理解和支持,文中加入了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即可免费阅读全文,感谢各位的理解和支持哦!~~
文|临川 编辑|T
1950年清川江,志愿军的猛烈进攻让韩军的防线在一瞬间瓦解得如纸糊一般。韩军第2军完全失控,丢掉武器四散逃入深山,凭借对地形的熟悉,迅速脱逃。而美军则因节节败退的韩军而滞后,指挥官沃克的吉普车甚至被韩军溃退时的卡车撞翻,最终丧命!
韩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惊人”?从最初的“一触即溃”到后来的白马山战役,韩军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来详细聊聊这支“擅长逃跑”的军队。
1950年6月25日清晨,朝鲜半岛的天空笼罩着一层灰色,仿佛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朝鲜人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越过三八线,炮火如暴雨般倾泻在韩国军队的阵地上。当时的韩国军队,如同被突然推上擂台的小拳手,根本没有做好迎战准备。
韩国军队当时的战斗力到底有多“业余”?几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全军66个步兵营中,只有16个营接受过完整的训练,其余的要么是连级训练没有完成,要么甚至连枪的使用都不熟悉。装备更是捉襟见肘,91门榴弹炮的火力对朝鲜的T-34坦克几乎构不成威胁,至于空军,所谓的战斗机几乎是个笑话,唯一能飞的12架观察机和10架教练机根本不值一提。
战斗一开始,朝鲜人民军毫不留情地打了韩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韩军的溃败可谓是一溃千里,不仅没有组织起任何像样的防御,连撤退都显得极为混乱。当朝鲜军队推进到首尔时,韩国总统李承晚竟然下令炸毁汉江大桥,结果不仅把大量平民困在桥头,连自己的部队也被困在了桥的另一侧。那些被困的士兵无奈之下只好涉水而过,许多人因此丧命。
在这片混乱中,韩军的一些“战术特点”开始显现出来——尤其是溃散的速度,真是令人瞠目结舌。负责首尔防御的韩第2师,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力,士兵们扔下武器就跑,甚至有的跑到朝鲜士兵面前直接举手投降。朝鲜人民军迅速占领了首尔,并一路推进,把韩军逼到了釜山防线,几乎将其完全消灭。
釜山防线成为韩国最后的“希望”。被困的韩军看着敌人步步紧逼,只能“自救”——通过抓壮丁来补充兵力。然而,这些临时拉上的新兵,连最基本的战术动作都不会,经过一周简单训练后便被送上战场。
可以想象,这样的战斗场面注定充满惨烈。至于军官们的处境,简直比士兵们还要糟糕。那些能够在战斗中幸存下来的军官几乎都会被迅速提拔,甚至有些战场上的选拔机制被戏称为“边打边长”。这也让人不禁感叹,韩军的初期表现简直成了“笑料”。
最终,釜山并未被攻破,得益于美军的及时介入。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军提供的火力支援和全面指挥,韩军早就全军覆没。尽管如此,韩军在战斗初期的表现仍让盟友们大跌眼镜,甚至美军士兵曾抱怨:“我们到底是在打朝鲜,还是在替韩国军队擦屁股?”
1950年底,清川江,韩军第2集团军的防线再次遭到志愿军第13兵团的炮火覆盖,瞬间崩溃。韩军士兵纷纷丢下武器,四散逃跑,营连级的建制几乎全无。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战斗结束后: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的吉普车被溃退的韩军卡车撞翻,沃克当场殒命。美军指挥官被韩军“猪队友”撞死的消息,成了战役中的“彩蛋”。
韩军为何溃败得如此彻底?一位美军官员描述道:“每次战斗开始,我们就看到韩军稍微抵抗几下,随即在指挥官的带领下四散逃跑。”
这种“整齐划一”的逃跑方式让美军既无奈又愤怒,甚至曾试图用枪逼迫韩军回到战场,但效果甚微。韩军对于志愿军的恐惧已深入骨髓,许多士兵在看到志愿军的胶底鞋印时,就吓得拔腿就跑。相比美军的强硬命令,他们更加信任熟悉的地形和自己的双腿。
然而,韩军的逃跑也并非毫无技术含量。他们擅长分散突围,熟悉地形的士兵能够迅速钻进山林,绕过志愿军的包围圈,跑到后方重新被收编。这种逃跑策略,尽管使战斗组织一片混乱,却也避免了他们被全歼。志愿军老兵后来回忆道:“韩军溃散得太快,有时候我们追着追着就找不到人了。”
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正是抓住了韩军这一弱点,选择了重点突破。在清川江战役中,韩军第2集团军的右侧防线彻底崩溃,导致美军防线出现缺口,联合国军不得不全面撤退。韩军的溃败让志愿军轻松撕开防线,也暴露了美军孤立无援的弱点。
虽然韩军善于逃跑,但并非所有士兵都缺乏英勇表现。在战争初期,面对朝鲜的T-34坦克时,韩军的火炮几乎没有任何效果,个别士兵甚至抱着炸药包直接冲向敌军坦克,用生命换取了一些时间。这种孤注一掷的“肉弹战术”虽然在韩军中很少见,但也证明并非所有士兵都是“酒囊饭袋”。
韩军的“善逃哲学”成为了志愿军在早期战斗中的“老熟人”。即使在包围圈内,也时常能看到韩军士兵抛下阵地四散而逃的情景。这样的“战术”,让他们在盟友眼中成为笑柄,但也帮助他们保住了不少兵力,能够迅速重新组织投入战斗。尽管狼狈,但也成了韩军在初期战场上的一大“特色”。
到了1952年,韩军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年,美军全面接手了对韩军的整训计划,彻底改造了这支“拖后腿”的队伍。尤其是范弗利特将军,他被誉为“韩军之父”,为韩军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范弗利特的训练计划有两个核心:延长士兵基础训练时间,从两周增加到两个月;同时,向韩军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美制155毫米榴弹炮以及完善的后勤支持。
不仅如此,大量韩军军官被送往美国接受训练,带回了现代化的指挥理念。通过这些改革,韩军逐渐脱离了“纸糊部队”的标签,开始具备了独立作战的能力。
这一变化在1952年的白马山战役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志愿军第38军的精锐部队以两个营的兵力突袭白马山,却遭到韩军第9师的顽强抵抗。由于叛变的文化教员泄露了突击计划,韩军提前布下天罗地网,在美军的空中支援下稳住了阵地。最终,38军连续投入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