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文字长度限制,以下是改写后的第一段内容:
八旗及绿营军服
八旗,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创建,是清朝早期的强大军事力量。八旗在北京定都后,不仅仅是军事组织,更成为统治全国的工具。各旗首领及普通旗人世袭享有特权。然而到了清末,曾经的八旗骑兵已沦为无所作为、只会饲养鸟类的一群。绿营成立于顺治元年(1644年),是清朝招募的明朝降军,以绿旗为标识,地位低于八旗。太平天国起义期间,绿营在与太平军的对抗中节节败退。光绪帝即位后,绿营逐渐被裁撤,从此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八旗和绿营的军服,始终保留着古老的铠甲和戎装风格。晚清时期的铠甲已经演变成布制甲衣,其中一种是在关键部位如前胸、后背和腿部嵌有薄铁片的夹层布甲,另一种则是双层布帛中夹层填充了经过处理的丝絮,用以抵御鸟枪等弹丸的攻击。这些布面甲衣外观上基本保持清初的上衣下裳形制,结合铁制或皮革胄帽,整体呈现出传统铠甲的风貌。
绿营军官的甲衣也按此形制制作,然而随着火器的普及,清中后期的作战已不再需要甲衣保护,士兵则穿着平时的戎服。他们的戎服包括冬季裹头巾、夏季红珠凉笠,窄袖衣外罩无袖马褂,马褂前背配有圆形布章,上书部队编号,下穿小口裤,脚着布靴或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