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蜀国的历史中,有一位将领的地位非常独特,他不仅深得主公刘备的宠爱,却在其他将领中饱受非议。这位将领便是马超。关羽对他心存忌惮,张飞则完全不屑于他,赵云更是对他嗤之以鼻。那么,马超究竟是谁?他做了哪些事,让同为蜀汉名将的他们对他有如此不同的看法?
马超,字孟起,乃是蜀汉五虎将之一。他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历史的评议之中,不过与其他五虎将相比,马超的评价可谓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他忠勇正直,有义气,有些人却认为他性情刚烈,做事缺乏理智。要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马超的一生,看看他究竟做了哪些事,使得这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将军如此复杂。
马超出生在西凉的一个显赫的将门世家,祖上皆是汉朝的功勋大将。然而,在东汉末年,天下动荡,西凉一带的局势尤为复杂。各方势力争夺领土,战火不断。最初,马超的父亲马腾与韩遂关系较好,双方曾联合对抗外敌。然而,由于争权夺利,最终两家反目成仇,长年在西凉一带进行激烈的对抗,始终未能分出胜负。
马腾在曹操接管许都并成为丞相后,获得了重用,进入了朝廷。然而,马超依旧留守西北,继续指挥军队驻守边疆。表面上看,马腾入朝为官,马超则驻守西凉,父子各自有事可做,互相支援,似乎是件好事。然而,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后,决定放弃南方的战略,转而向西进发,意图借道马超的凉州,攻打张鲁的汉中。马超对曹操的意图心生疑虑,认为曹操可能会趁机吞并西凉,于是决定与旧敌韩遂联合,结为义父,共同对抗曹军。
接着,马超与韩遂联手,扬起了反抗曹军的旗帜,两军在潼关一带对峙。经过数次激烈的交战,双方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曹军无法突破马超的防线。曹操愤怒至极,于是抓捕了马腾全家,威胁马超投降。然而,马超心意已决,宁愿死守西凉,也不屈服于曹操的威逼。曹操气愤之下,便将马超的家人处决。面对曹军的不断进攻,马超最终不得不败退,逃亡至汉中投奔张鲁。
然而,张鲁的麾下并不欢迎马超,认为他为了一己私欲,牺牲了家族和部下的性命。面对猜忌重重的局面,马超陷入了困境。最终,他决定再次南下,投奔刘备。此时的刘备尚未强盛,虽然联合东吴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占据了荆州部分地区,但整体实力仍显得较弱。由于粮草不足,刘备决定借助西蜀的力量以抵御北方的威胁,马超恰好投身其中,成为刘备阵营的一员。
此时,刘备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马超在刘备的阵营中迅速立下赫赫战功,帮助刘备夺取了益州,并成功围困了刘璋,最终成功纳入蜀中之地,成为刘备眼中的得力干将,并被任命为平西大将军。此后,马超被派遣进军汉中,协助赵云和张飞抗击曹军。经过两年的大战,蜀汉终于取得了胜利,击败了曹军,并斩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渊。为了表彰马超等人的功绩,刘备将关羽、赵云、张飞、马超与黄忠五人一同封为“蜀汉五虎上将”。
然而,这一封号的颁布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关羽、赵云、张飞早已随刘备征战四方,堪称蜀汉的元老级人物,理应不受质疑。然而,马超与黄忠则是后期才加入,许多人对此心存不满。黄忠年长且有过亲自斩杀夏侯渊的辉煌战绩,故没有人敢公开质疑他的地位。但马超却不同,他在五虎将中年纪最轻,且正值壮年,因此在许多人眼中,他似乎不过是借助家族背景而爬升到这个位置。
其中,最先表现出不满的便是关羽。他写信给刘备,要求与马超比试一番。看似关羽心生嫉妒,但实际上,背后另有原因。早年,刘备在攻打益州时,将关羽独自留守荆州,以防万一。但刘备凭借马超等人的帮助,轻松夺得益州并稳固了局面,随后又着手攻打汉中。关羽在荆州无事可做,心中自然不满。而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关羽计划出征樊城以完成自己未尽的使命,然而,却遇上了强敌庞德——他曾是马超的部将,后投降曹操并成为樊城的守将。庞德表现出惊人的勇猛,关羽与他激战一番,最终才将其斩杀。由此,关羽深知马超的实力非凡,心中对马超心生忌惮,决定通过比武挑战他,以重新确立自己在蜀汉中的威信。
张飞则对马超持有更为轻蔑的态度。曾有一次,张飞与马超交战,当时张飞自信地以“燕人张翼德”自报家门,挑衅马超。马超回应道:“我乃锦马超,世代将门,你算得了什么?”张飞当时大为震怒,此事也让他对马超产生了深深的不屑。对于张飞而言,马超不过是凭借家族背景走到今天的“虚名之将”。
赵云对马超的态度则更为复杂。赵云本是儒将,讲究仁义忠诚,曾为救刘禅,七进七出曹营,而马超却因家族的灭顶之灾,投靠了韩遂,致使全家覆灭。赵云认为,马超为了一己之私,毫不顾及亲情和家族责任,实在是缺乏义气。因此,赵云对马超心生轻视,认为他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
虽然马超在蜀汉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刘备的心腹爱将,但他依然深陷在争议和舆论的漩涡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敬佩他,一些人却忌惮他,更多的人则瞧不起他。然而,马超并未因此困扰,他仍然为蜀汉效力,直到临终时,依然嘱托刘备要重用自己的弟弟马岱,确保马家为蜀汉贡献力量。可惜的是,蜀汉的辉煌并未持久,未能完成恢复汉室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