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是战胜过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的海上帝国和日不落帝国,也是创造了现代世界的现代化宗主国。
美国只是学习了英国的帝国管理经验后才成为一个国家的。整体上美国继承了英国统治世界的方式,但也有一个学习过程。
从信奉孤立主义、到略显稚嫩地发挥世界领导力,美国也是走了很多曲折道路才达到今天的世界影响水平。
但在关键时候,仍然需要英国帮忙,英国追随美国,这只是一个表象。
实际上是英国仍然在决定性时刻指导性地帮助鲁莽的美国,老牌帝国的风范仍然存在。
美国仍是英帝国的后起之秀,至少英国人这么看的。
看看网友们都是怎么说的:
评论1:
英国思维方式经验主义哲学思考问题,基本在五百年中屡试不爽。其中有个关键把握住人性的弱点,作为撬动世界的支点。
英国不喜欢高大上的理论也瞧不起法国式理想主义,他们认为每个人人的属性都相同,上至国王下至乞丐都会犯罪,因此必须有力量制衡,法律治国成为不二之选。
评论2:
英国遵循大陆均势,光荣孤立政策,不与最强者结盟,不允许威胁自己的强权出现。
特拉法加海战、莱比锡民族会战、滑铁卢最终战,死磕战无不胜的拿皇;克里米亚死磕背后有神圣同盟的沙俄;马恩河、凡尔登死磕德二;不列颠空战,北非沙漠会战死磕德三。
一旦认准,绝不妥协,海盗般的冷酷无情。
美国打压第二强国,是和大英一脉相承的,说到大陆均势政策,美国也可以看作是欧亚主大陆之外的一个岛国。
以四千万人的体量,统治世界100年,终究是囿于禀赋不足。
评论3:
离岸制衡对外,对内针对人性的弱点治理,宽容大度,讲道理。
这是大英帝国看家本领,但比起儿子漂亮国还是略逊一筹,正义感道德观科技创新能力,全球人才吸引力上,人文生态环境,远不如美国。
英国人咋看美国?就像看愣头青小孩儿
英国人老说美国“得把所有错路走一遍才能找着对的”。
美国那地儿太顺了,资源好到爆,日子过得太舒服,人就容易“天真”。好多去美国的东大国家的人都念叨:“这儿人太实诚,挺好骗的。”
你想啊,美国人这股天真劲儿,碰上英国老谋深算的脑子,那能在一个档次吗?
就说美国搞对外政策吧,跟英国完全两码事。
英国当年管世界,主要是奔着建全球贸易体系去的,连搞外交规则都是为了做生意。
美国接棒以后呢,说要“维护国际秩序”,听着名头更大,可事儿也更难办了。其实啊,美国这套背后一直有英国在支招,到现在都没断过。
英美俩国家,管人的法子差在哪儿?
大英当老大的时候,特别会“算成本”。
就说伊丽莎白一世吧,当年英国穷得叮当响,她咋弄呢?
自己当“话事人”,跟罗马教廷掰了,然后垄断煤矿、玻璃这些生意,连擦屁股纸都收税,靠这赚了钱搞工业。
她给海盗发“官方抢劫许可证”,让德雷克那帮人去抢西班牙商船,有一回抢了150万英镑,相当于英国政府一年的收入。
就这么着,英国靠“巧劲儿”把海军搞起来了,还弄了东印度公司满世界做生意。
美国就不一样了,仗着自己地盘大、实力强,老爱“硬来”。你看伊拉克、阿富汗,美国砸了几万亿美金,最后弄得一地鸡毛。
为啥?因为英国懂“不把自己搁在漩涡中心”的道理,在殖民地都是“半搭不理”的状态,有事随时能抽身;
美国呢,老想把自己那套理念硬塞给别人,也不管当地人乐意不乐意。
政治这块儿,英国是精英治国,掌权的大多是伊顿公学、牛津剑桥出来的“专业选手”,政策连贯性强。
美国就不一样了,连房地产商这种“门外汉”都能当总统,政策说变就变。
英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都在伦敦,容易拧成一股绳;美国华盛顿和纽约各玩各的,经常互相拆台。
说到底,英国的“高明”是咋来的?
英国地盘小,要管世界就得靠“精打细算”。
伊丽莎白一世靠海盗崛起,伊丽莎白二世靠个人魅力硬撑着英联邦,英国一直知道“怎么用最小的劲儿办最大的事儿”。
俄乌战争,英国先站出来吆喝,后面跟着一堆西方国家响应,最后美国成了掏钱最多的,英国反而没花多少,这算盘打得够精吧?
美国呢,就像被宠坏的孩子,老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办事儿不讲究技巧,光靠蛮力。
有意思的是,美国这种“天真”也有好处,大家觉得跟他打交道成本低,对规则也更上心。
不过要说玩战略、看长远,英国这几百年来攒下的“老江湖”经验,确实有一套。
你看俄罗斯有钱人赚了钱,好多都往伦敦跑,这是不是打心眼里认英国的“手段”?
这么看下来,英国管世界的“高明”,说白了就是更懂“见机行事”和“算清楚账”。
这种精明也带来了一个问题,英国人的今天的基本盘并没有怎么扩大。
美国人基本盘几乎能占满整个北美,大英的基本盘也就扩充了一个威尔士,这也和英国人过于精明的算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