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经历了多次战斗的老红军,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可命运似乎与他开了个玩笑。几次机缘巧合,让侯礼祥逐渐被人们淡忘。然而,尽管如此,命运最后还是眷顾了这位老干部。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侯礼祥终于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恢复了应得的地位。
侯礼祥参与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像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踏上雪山草地、攻打腊子口等,这些都是足以写进史册的壮丽篇章。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战斗他几乎都参与过,几乎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
另外,侯礼祥还有一个名字,“李祥”。这个名字的由来竟然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把“侯礼祥”念错了,而作为战斗英雄的他,则尊重了大家的选择。对于他而言,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革命事业的成功和胜利。
1935年6月,邓小平来到侯礼祥所在的队伍做宣传工作,写标语时,侯礼祥主动上前帮忙,并且亲自写下一个字。邓小平看了之后笑着夸奖他:“同志,你的字写得不错嘛。”侯礼祥和邓小平简单聊了几句,邓小平还问了他的名字,他答道:“李祥”。那时,长征的道路艰辛,侯礼祥曾多次负伤,其中两次伤势尤为严重,甚至有一次子弹穿透了他的颈部。
1935年9月,红一军团来到甘肃岷州一带,在一个村子里休息,作为前沿部队的红一团,经常面临着各种危险。一天,杨得志急匆匆地来到侯礼祥面前,询问是否见过周副主席。侯礼祥摇头,杨得志便告诉他:“刚刚通讯员通知,周副主席带着几个人到你们这里视察了,你们一定要找到他们,确保安全!”侯礼祥立即与战友们出动,终于找到了周副主席。当时,周副主席正与战士们讨论问题,侯礼祥没有打扰,静静站在一旁。过了一会儿,周副主席回头看到侯礼祥,便主动向他了解情况。
侯礼祥简短地回答道:“我叫侯礼祥,是一营的营长,虽然我们营的人员有所减少,但战斗力依然很强,大家都精神饱满,请首长放心!”周副主席听后微笑着夸赞:“你们打得好,能吃上大米,真是你们的光荣!”这段经历深深地印在了侯礼祥的心里,尤其是周副主席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他充满了信心,激励他继续前行。
长征结束后,侯礼祥依旧怀抱着革命的理想,他被安排在后方医院养伤。痊愈后,侯礼祥被提升为红一师十三团团长,并与新来的师长陈赓、政委杨勇共同并肩作战。那时,他的老首长杨得志调任了二师,侯礼祥虽然不舍,但依然奋力向前。
1937年冬,侯礼祥被派往抗日军政大学学习,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成长经历。在军政大学,他不仅提高了思想水平,还结识了许世友,两人性格相投,时常开玩笑。侯礼祥故意不给许世友盛饭,许世友便抓住侯礼祥的帽子把它丢在地上,或者反过来侯礼祥将许世友的帽子丢掉,两人总是嬉笑打闹,充满了战友间的深情。
学习结束后,侯礼祥被调任到延安中央警备团担任副团长。然而,到了1939年初,他的身体由于多次负伤和长期的劳累而出现问题,组织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将他调往后方工作。
经过几次调动,侯礼祥来到了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并与当时的办事处领导叶剑英建立了联系。叶剑英了解侯礼祥的战斗经历后,将他推荐到湖北省的地下组织工作。最终,侯礼祥被派遣到监利县的洪湖湖区进行地下工作。
回到家乡后,由于江陵地区仍在日本占领下,侯礼祥不得不隐瞒自己的身份,所有的资料都被他小心藏在皮箱里。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在家族祠堂租了一间屋子开设了牌馆。当时,侯礼祥被误认为是跑江湖的,甚至有些人觉得他积累了财富。于是,某些不法分子趁机偷走了他的皮箱,侯礼祥一度陷入困境。
幸运的是,组织最终重新安排他在敌人控制区工作,他的身份得到了恢复。尽管工作经历了波折,但侯礼祥依然坚守信念,直到新中国成立,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身份和荣誉。然而,当他再度回到家乡时,却无人相信他曾是红军团长,大家都觉得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
那些年,侯礼祥生活在贫困中,但他的老战友们并没有忘记他。杨得志和杨勇始终在寻找他的下落,甚至毛主席也曾问起过他的情况。由于战争时通讯不畅,侯礼祥一度与外界失联。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侯礼祥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杨得志和杨勇的名字,他心中一动,立即写信联系这两位老朋友。几个月后,他终于收到了两位将军的回信,信中附上了详细的联系方式。侯礼祥因此恢复了和组织的联系。
1971年,侯礼祥在看到《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报道后,决定亲自去找杨得志。经过多次周折,侯礼祥终于与杨得志重逢,两人相拥而泣,回忆起战斗的岁月。杨得志更是当众证明了侯礼祥的身份,并要求地方政府给予他应有的待遇。
1974年,杨得志的调动让侯礼祥终于得到了恢复身份的机会,所有的证明材料齐备后,侯礼祥的英雄事迹得到了认可。此后,他经常参与社会活动,讲述自己的长征故事,帮助年轻一代了解革命历史。侯礼祥一生坎坷,但最终他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荣誉和尊严。
1984年,随着身体的衰弱,侯礼祥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虽然他也曾参与一些活动,但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静养,接受组织的照顾。1991年,侯礼祥老人走完了他的一生,尽管他错过了很多,但能最终解决自己的身份问题,他觉得已经心满意足。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既有艰苦的岁月,也有辉煌的荣耀,值得每一个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