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将军育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许光,次子为许建军,三子则是许援朝。作为三兄弟中最为年轻的许援朝,最像父亲的性格,而他的成就也相对更为显赫,曾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及安徽省军区司令,并以少将军衔身份服役。
许援朝于1951年2月出生,那时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时期。许世友曾坦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索性就以‘援朝’为名吧,这个称谓既响亮又激励人心。”在谈及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与成就时,许援朝感慨万千:“我的一切成就,离不开父亲的谆谆教导,我对此充满感激。”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许世友可谓是严厉到了极致。许援朝年幼的时候,许世友曾带他到海边,毫无预警地将他扔入海水之中,声称:“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必须学会游泳,学不会就别想上来!”许援朝的母亲田普在一旁十分焦急,但许世友对此并不在意,也坚决不允许任何警卫员前去营救。正是在这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激励下,许援朝很快便掌握了游泳的技巧,虽然动作略显生疏,却游得飞快。
多年后,许援朝回忆起这个经历时,感慨道:“那时我觉得父亲的方法实在过于直接,但仔细想想,他其中的苦心和教导不容忽视。他教会我们,不论遭遇何种困难,都要勇敢地迎接挑战,敢于奋起斗争!”
在南京军区,许世友因“教育孩子”而声名在外,他深知有时言语的劝导效果有限,因而不乏“雷霆手段”。有一次,许援朝的作业写得极为潦草,被许世友看在眼里。他严厉地说:“这作业写得马虎得令人发指,事情就该有个做事的样子……”尽管许援朝对这种说教显示出不耐烦,许世友怒发冲冠,果断给了他一记响亮的巴掌,气肃慨然地说:“让你记住,做事得认真!不然将来怎么复生!”
在许世友眼里,军队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摇篮。因此,他的几名孩子都相继参军。在1967年,年仅16岁的许援朝也应征入伍,成为南京军区坦克团的一名士兵。在他入伍前,许世友对他说:“到部队后,好好接受锻炼,思想上绝不能懈怠,我们父子事先约定,我绝不会为你提供任何特权!”
进入80年代,随着国防需求的变化,部队开始推行“干部年轻化”的政策,积极提拔各类人才。在这个背景下,担任南京军区参谋的许援朝凭借优异的理论知识和军事素养显然是最佳人选。然而,与他同样出色的才能并不少见,许援朝并不敢自信满满。此时,有人建议他让父亲出面为他说句话,显然会顺利得多。但许援朝明白父亲的个性,知道他是绝对不会为自己站台的,因此不敢轻言此事。
最终,许世友始终没有为儿子发声,许援朝也未能如愿被提拔,只能继续留在南京军区作为参谋。然而,其出众的才能并未就此被埋没,经过长时间的磨练,许援朝后来担任过安徽省军区司令和江苏省军区司令,并于2000年获得了少将军衔。
2011年,许援朝光荣退役。如今他已71岁,依然精神矍铄,仿佛宝刀不老,展现出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