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宋一代《诗经》版本较为丰富,经传合本已臻完善,笔者根据自己编辑《<诗经>研究著作论文目录索引》一书时所见到的版本和前人的著录,归纳起来,略述如次。
《诗经》版本一般是指毛诗版本。宋晃公武郡斋读书志云“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删取三百一十篇为经,后亡其六。汉兴分为三,申公作训话,号鲁诗。辕固生作传号《齐诗》。韩婴作传,号《韩诗》。皆列学官。最后毛公诗出,自谓子夏所传,公赵人,为河间献王博士,五传至东京马、贾、二郑,皆授其学。魏晋间鲁、齐遂废,而韩诗仅存,毛公诗独行。”又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初齐、鲁、韩三家皆废,而毛诗独传,故曰《毛诗》。”由此可知,自魏晋以降,唯毛诗独行。
诗经的流行,起初是单经本,而未合于传笺。曰本岛田翰《古文旧书考》曰:“汉初之经、传皆各自别行,故三传之文不与经连,《汉志》分载毛诗经传,经自为经,注自为注。……及刘歆始引左氏传文附之春秋经之后,而马融之注《周礼》,乃云省学者两读故具载传文。尔来郑玄之注诸经,何晏之于《论语》,莫不皆就正经下注语,盖便学易读之说。汉人唱之于前,魏晋人和之于后,单经单注之本,遂泯泯于六朝也。”其实,就是在雕板印刷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是单经单注单行的。叶德辉《书林清话》云:“北宋各经注疏皆单行,……黄唐刻注疏跋绍兴题年,谓合注于疏,在南北宋之间。”又陈鲍《经籍跋文》云“正义原书与经、注别行,后来合并始于北宋之末,而《毛诗》又在南宋绍兴初,……其初合时,尚无《释文》。”
《诗经》不附传笺,称为白文。白文《诗经》的雕板虽首创于后唐长兴三年,但那是群经版本。白文《诗经》刻本单行本始于北宋。宋尤袤《遂初堂书目》:“京本毛诗。”此指北监本毛诗单经本。王国维《五代两宋监本考》云:“《毛诗》正文,……然北宋胄监固已有单经本。”还有另本,缪荃孙《艺风藏书记》:“毛诗白文一卷,宋刊小字本。”
白文《毛诗》单经本之外,是诗、传、笺合本。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毛诗二十卷,毛诗故训传二十卷,汉河间王博士赵人毛公撰,后汉大司农郑康成笺。”晃公武《郡斋读书志》:“《毛诗故训传》二十传,……汉郑康成笺。”《宋史·艺文志》载“毛诗二十卷,汉毛苌为训诂传郑玄笺。”又王国维《五代两宋监本考》:“北宋监本毛诗二十卷,郑玄笺。《宋史·儒林传李觉》,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
北宋监本还有诗、传、笺、疏合本。王闻远孝慈堂书目“《毛诗注疏》,郑氏笺,孔颖达疏,二十卷,北监板,十六册。
由此可知,诗传笺疏合本,在北宋就已具规模,陈鲤说在“南宋绍兴初”,其说失之。
南宋诗经刻本较北宋富有,其一是在北宋旧板的基础上重印,其二是重新雕板。《五代两宋监本考》云:“绍兴九年九月七日,诏下州郡索国子监元颁善本校对镂板。”孙从添《藏书纪要》云:“宋刻有数种,蜀本、太平本、临安本、棚本、书院学长刻本、仕绅请刻本、各家私刻本、御刻本、麻沙本、茶陵本、盐茶本、释道二藏刻本、铜字刻本、活字本,诸刻之中,惟蜀本、临安本、御刻本为最精。”
南宋的《诗经》单经本,就有几种本子,王氏《五代两代监本考》云:“南宋监本《毛诗正文》,景定《建康志·书籍类》皆冠以“本监”二字,此南监本也。”除监本外,有地方本,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毛诗正文……有婺本。”季振宜《季沧苇藏书目》:“《毛诗》,延令宋板,小板。”有巾箱本,《江苏省图书馆图书总目》:“《毛诗》,宋刊巾箱本。”还有四卷本,《天禄琳琅书目》:“毛诗四卷,不依风、雅、颂分卷,只列诗序经文,其小雅分什依集传是南宋季年本。然‘家伯维宰’,‘降予卿士’之类,尚从古本,与后来诸本不同,宋活字本,《唐风》内‘自’字横置可证。”叶德辉《书林清话》“有《毛诗》四卷,云是南宋季年本。”
南宋的诗传笺合刻仍为二十卷本,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诗古注》,此南宋监本传笺二十卷,明初板亡。”钱泰吉《曝书杂记》:“《毛诗传笺》,则宋刻监本二十卷。”钱曾《述古堂藏书目》:“《毛诗郑笺》二十卷,八本,宋板。”又钱氏《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毛诗郑笺》二十卷,述毛诗郑笺二十卷,八本,宋板,敏经南宋刊本。”汪士钟《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宋本诗经二十卷。”
毛诗传笺本还有七卷本,季振宜《宋元杂板书》:“毛诗郑笺七卷,六本。”此当为私人所刻本。
附释音毛诗注疏,南宋有二十卷和四十卷本。孙星衍《平津馆鉴藏记》云“宋版附释音毛诗注疏二十卷,每卷又分卷数,首行大题下俱有小黑盖子,共七十卷,次行题‘鄘柏舟诂训传第四’,第三行题‘毛诗国风’,空二字题‘孙颖达疏’,每篇前俱载诗谱、诗序,凡诗俱连诗序写,不另提行。前有孔颖达正义序、诗谱序系后人钞补,据岳珂《九经沿革例》云,唐石本、晋铜版本、旧新监本、蜀诸本与他善本只刊古注,建本、蜀中本,则附音义于注文之下。此本附释音,当出于南宋闽中所刻,每叶二十行,行十七字,小字行二十三字。”
诗传笺疏附释文四十卷本是毛诗定本。《五代两宋监本考》:“毛诗正义四十卷,案北宋监本既为金人辈之而北,故南渡初有重刊正义者,如日本竹添氏所藏《毛诗正义》,乃绍兴九年九月十九曰绍兴府雕造。”“《诗注疏》此即南宋监本《毛诗正义》四十卷,每半叶十五行,行二十五字。”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附释音毛诗注疏四十卷,宋刊十行本,汉郑氏笺,唐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奉救撰,毛诗正义序,诗谱序。”又莫友芝《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毛诗正义四十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闽本、监本。”
综上所述,有宋一代《诗经》版本颇多,就人而言有官刻,私刻,坊刻。就卷本而言,有一卷、四卷、七卷、二十卷、四十卷本。就合本而言,有诗传笺本、诗经笺释文本、纂图重言重意互注本、附释音诗传笺疏本,后者最系统完备,是为定本。元、明、清所刻《诗经》皆承袭宋刻
宋板《诗经》的版式、行款、字体等特点,限于篇幅,就不备述。
南北宋《诗经》刻本以监本为优,蜀本次之。建阳本最下。然宋刻本早在明末,即以叶论价,《汲古阁主人小传》载:“(毛晋)性嗜卷轴,榜于门曰:‘有以宋刻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旧抄本至者,每叶出四十’。”宋板《诗经》传至今日,不但有实用性,而且有观赏性、文物性,因此,不论监本、蜀本,还是建本,皆可宝爱。
(转引自《古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