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任汪精卫(任期时间1925年七月至1926年三月)
对于汪精卫,大家的看法往往不太好,特别是在八年抗战期间,他并没有像蒋介石那样坚定选择抗击侵略者,而是向日本投降,成为这一历史时期中官职最高、级别最高的汉奸。尽管汪精卫的声誉极其糟糕,但在抗战前,他曾是国民政府的高层干部,地位和影响力在当时仅次于蒋介石。在1925年,广州政府建立后,汪精卫被广泛推举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主席,这对于他的影响力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认可。然而,到了1926年3月,因蒋介石策划的中山舰事件,他最终不得不辞去这一职务。
第二任谭延闿(任期时间1926年三月至1927年三月)
谭延闿原本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在湖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同时,他也是民国时期知名的书法家和美食家,与蒋介石关系深厚,是其结拜兄弟,兼任中山先生的重要助手,也是陈诚的岳父。谭延闿在政坛的多重身份使得他在此期间获得了不少关注和尊重,虽说他的政权时期并不算长,却为其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第三任胡汉民(任期时间1927年四月至1927年九月)
胡汉民是国军的老牌高手,虽然当时并不直接掌握军权,但其对政治的影响之大,甚至一度超过了蒋介石。正因如此,随着第一阶段北伐战争的结束,蒋介石与汪精卫开始从同盟转为对立,历史上称之为宁汉分裂。为了增强自身的正当性和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蒋介石邀请胡汉民担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主席,尽管此时胡汉民身居高位但实际上并未拥有实权,真正掌控大权的依然是蒋介石本人。到了1927年7月,蒋介石被迫辞去职务,宁汉合流,国民政府主席这一职务被废除,随之而来的则是蒋介石在1928年再度上台,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恢复了国民政府主席的设立。
如此一来,第四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便成为了蒋介石(任期时间1928年至1931年)。
第五任林森(任期时间1931年至1948年)
林森曾参与中国同盟会,经历了辛亥革命,还参与了九江起义和海军叛变,是一位被广泛尊重的国军老将。因此,在蒋介石登上权力顶峰后,就任命林森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然而,实质上林森并没有真正的权力,所有的军事与政务大权均由蒋介石掌控。1948年,当解放战争的局势发生变化,中华民国经历了“行宪”,蒋介石担任总统,国民政府也随之改名为总统府,而国民政府主席这一职务则被彻底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