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部发现蜥脚类恐龙大面积足迹群
创始人
2025-09-16 05:00:54
0

记者从宁夏地质博物馆获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联合宁夏地质博物馆等国内外机构,日前在同心县窑山地区首次记录到以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为主的大面积足迹群,为揭示中国西北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距今约1亿年)的古动物群及古生态环境提供了实证。

此次新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点位于同心县以东约20公里的窑山地区,产于白垩纪早期的岩层中,至少包括了12条行迹、158枚恐龙足迹化石,且保存完好。宁夏古生物与地质遗迹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宁夏地质博物馆副馆长杨卿告诉记者,联合考察队曾先后5次深入同心窑山地区,通过翔实的数据采集与地层剖面测量,最终确认了这一重要化石点。足迹化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小型四足蜥脚类恐龙足迹,归为雷龙足迹型。另一类为小型两足恐龙足迹,疑为兽脚类或鸟脚类恐龙足迹。

此外,研究团队还发现,在部分蜥脚类足迹底部,惊现保存完好的昆虫幼虫潜穴(长约32毫米,直径约4.5毫米),有力地证明了恐龙足迹在形成后,曾在半湿润的泥沙环境中短暂积水成塘,吸引无脊椎动物栖息活动。

此次窑山足迹群的发现,填补了宁夏中部白垩纪恐龙足迹记录的空白。作为此次重大发现的课题组领衔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专家邢立达表示:“此次发现让我们得以窥见早白垩世晚期西北地区恐龙动物群的具体构成、行为模式及其与微生态环境的独特互动。这些实证为理解恐龙如何适应和响应重大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的、关键性的见解。”

“此次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足迹群分布集中,科学意义重大,为重点保护化石。”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负责人魏明说,下一步,将依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确定恐龙足迹化石的保护级别。根据保护级别,设立相应的保护区或保护点。在满足化石保护需求的基础上,兼顾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的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记者 王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在三国时期,英雄豪杰层出不穷,美女如云,争奇斗艳。今天,我们来关注那个时代最为人称道的十位美人,其中...
古币意义非凡,承载多方面信息,... 古币身为历史的实物见证,其意义非凡。它不但承载着古代经济的诸多信息,而且还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政治...
原创 朱...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得真有道理,绝不夸张。在皇帝身边做事,必须时刻小心谨慎,因为稍有不慎,自己的命运就...
原创 美... 美国是一个非常崇尚实力的国家,按照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的观点,他们信奉强者为尊,认为在世界上是弱肉强食...
原创 大...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中,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色。明朝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硬气。所谓硬气,就是...
原创 五... 五胡乱华是汉族历史中的一段极为痛苦的经历,也被大多数历史学家视为汉民族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特别是在...
微光成炬,致敬不凡!广东工人艺... 11月21日晚,江门演艺中心内华灯璀璨、掌声雷动,“中国梦・劳动美”广东工人艺术团送文艺活动在此温情...
爱艺术爱上海(第三季) | 意... 意式帅哥“酱马可”的魔都日记:在老船厂改的剧院飙戏,去黄浦江畔冥想。他说,这一刻,上海就是世界中心!...
“中国和马来西亚戏剧影视艺术评... 中新网吉隆坡11月21日电 (记者 陈悦)“中国和马来西亚戏剧影视艺术评论座谈会”19日在马来西亚国...
海口市“青椰艺术节”艺术展启幕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柳芸 通讯员 贺菁)11月21日,海口市“青椰艺术节”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