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良为什么选择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此地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创始人
2025-09-15 18:02:26
0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和字数基本不变,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让内容更丰富一些。

---

韩相后代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是秦始皇一生中经历的第三次刺杀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此时,秦始皇正在进行第三次巡游天下的行程,第二次东巡的途中,他经过阳武县境内的博浪沙(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城东南郊)时,遭遇了这次刺杀。那么,张良为何选择刺杀秦始皇?为什么偏偏在阳武博浪沙这个地方下手呢?

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以强大武力攻灭了韩国,而张良正是韩国人,他的父亲和祖父均为韩国相国。韩国的灭亡不仅使张良家族失去了昔日的显赫地位,也使他本人从名门望族沦为普通百姓,曾经的荣华富贵一去不返,成为了无家可归的庶民。

《史记》记载:“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五世相韩)”——张良的祖父张开地曾辅佐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三代韩君,父亲张平也辅佐过韩釐王和韩桓惠王,张良家族五代担任韩国相国,显赫无比。

如果韩国未被灭亡,张良很可能继承父亲职位,成为韩国的新任相国,继续辅佐韩王,将家族的“相国”世袭延续至六代、七代,张氏家族仍能在韩国享有尊崇地位和富贵荣华。但这些美好设想在秦军灭韩之后全部破灭。

在张良看来,这一切都和秦始皇息息相关。正是秦始皇领导的秦国,凭借强大武力摧毁了韩国,夺走了他家族的权势与荣耀,也毁掉了他应有的前途。正值青春年少的张良,便立志报仇雪恨,为家族和故国讨回公道。

《史记》写道:“韩破,良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张良倾尽家中所有财产,招募刺客,誓要刺杀秦始皇。为了节省资金,他甚至没有给早逝的弟弟举行体面葬礼,只草草下葬,节约费用投入刺杀行动。

刺杀秦始皇,面临三大难题:

第一,想要潜入戒备森严的秦都咸阳宫殿几乎不可能成功。张良个人实力有限,根本无法强行进入秦始皇的寝宫或朝堂。白天刺杀更是难上加难,守卫严密的禁军必然阻拦,一旦被发现,张良不仅刺杀失败,还将株连家族,身死族灭。

即便选择夜晚行动,也难以接近秦始皇。秦宫殿庞大复杂,秦始皇休息地点不固定,甚至左丞相李斯都无法掌握秦始皇的确切行踪。一次因身边宦官泄露秦始皇言行,李斯得知后下令减少随行车马数,秦始皇震怒,追查泄密者无果,竟将所有宦官处死。此后无人敢泄露秦始皇动向,张良无法打探宫中情况。

虽然出身韩国显赫,但张良既无官职,也无秦宫内的势力,无法买通宦官。连权势显赫的李斯都难做到这一点,更何况落魄的六国贵族后代张良呢!

“弟死不葬”,显示张良为节省资金将全部家财用于复仇,说明其经济并不宽裕,根本没有条件掌握秦宫情报。

即使深夜潜入秦宫,张良也只能在无头绪中摸索,随时可能被守卫发现围剿,无法实现刺杀,只能作罢。

第二,即使在秦都咸阳城内实施刺杀,也几乎不可能成功。刺杀需要兵器,刀剑、盔甲必不可少,然而张良没有任何官职身份,无法将兵器带入咸阳。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收缴天下所有兵器,集中送至咸阳,熔铸成十二个大型金属人像和编钟等器物,私铸兵器被严令禁止。

秦朝在咸阳经营数百年,统治稳固,对城内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实行连坐法,城中民众对陌生人极为警觉。张良带兵器进入咸阳,无疑会被发现,刺杀行动无法秘密进行。

刺杀要么刚开始就被抓获,要么只能等秦始皇出城后行动,但大量人马不可能秘密进入咸阳,少数几人也难成功刺杀。

因此,在秦都刺杀同样行不通。唯一机会是秦始皇巡游途中下手,而博浪沙恰是秦始皇东巡必经之地。

张良得知秦始皇车队即将到达阳武,便秘密安排一名力大无穷的壮士和刺杀团队在阳武境内的博浪沙埋伏。

第三,张良为何偏偏选择博浪沙?原因有二。

首先,博浪沙原属于韩国领地,张良对这片故土相对熟悉,有利于秘密潜伏和行动,比在陌生地带风险小。

其次,秦始皇巡游车队必有先锋军先行探路,如果在不熟悉的地方下手,很可能被先锋发现,刺杀失败。

在熟悉的博浪沙伏击,张良一行更能有效隐藏,近距离接近秦始皇车队,提升成功率。

自公元前230年秦军灭韩后,张良内心埋下了复仇种子。但当时他还年轻,父亲早亡,弟弟夭折,没有仕途经历。祖上遗产虽有,但仅剩三百多名仆从,力量微弱如蚍蜉撼树,张良未选择鲁莽行动。

他一边游历学习,一边谋划刺杀。东游时结识东夷濊国君主沧海君,二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张良向沧海君倾诉家世和复仇心愿,沧海君欣然支持,二人开始密谋刺杀计划。

沧海君介绍一名力大无穷的勇士给张良,张良特为其打造一把重约一石(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计划由这名壮士用铁锤击碎秦始皇所乘巡游车驾,完成刺杀。

《史记》记载:“良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随后,张良派人探查秦始皇东巡路线,得知巡游车队必经原韩国故地,决定在阳武县博浪沙伏击。

选择博浪沙主要有两个理由:一是此地北临黄河,南靠官渡河,且位于秦都咸阳通往东部的要道上,是秦始皇东巡必经之路;二是张良熟悉此地,便于秘密埋伏,躲避秦始皇车队先锋侦查。

当挂着黑色旌旗的秦始皇巡游车队缓缓驶来时,张良认定这就是目标。然而因多次遭遇刺杀,秦始皇更加谨慎,所有车驾均为四马拉车,并常换乘,张良难辨真车。

眼看时机已到,张良命令埋伏人员待车队中装饰最豪华的车靠近时发动攻击,由那名大力士挥动大铁锤猛击车驾。

“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结果“砰”的一声,车驾被砸裂,但车内无秦始皇,原来这是秦始皇为防刺杀设的副车。

趁乱中,张良迅速带人按预定路线逃离,刺杀行动宣告失败。

秦始皇性格刚烈,怎会容忍这次刺杀?博浪沙及阳武境内展开多次搜捕,皆无所获。秦始皇遂下令全国范围大规模搜捕,誓要捉拿行刺主谋张良。

“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

十日大搜捕无果,民间恐慌四起,秦始皇只得下令停止公开搜捕,转为秘密追查,事件暂时平息。

而张良早已改名换姓,逃亡至东海郡下邳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境内)隐匿起来。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来,张良在下邳圯桥遇见一位老翁,传授《太公兵法》。张良勤学苦练,深研兵法。十多年后,秦末天下大乱,张良集结百余人投身反秦大业,原本打算投奔楚王景驹,后遇刘邦。刘邦采纳他的谋略,张良毅然决定追随刘邦,最终辅佐其推翻秦朝。

阳武博浪沙因此闻名,成为“古博浪沙”,又称“张良刺秦处”。

文/历史紫陌阁

更多历史故事,敬请期待。

欢迎点赞、评论和关注,感谢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这样改写,你觉得怎么样?需要再加细节还是调整风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论文被指大量错误,武大杨某媛回... 近日,武汉大学杨某媛的论文《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在知网下架后上架,引发关注。目前该...
小米突然宣布:改名! 今天上午,小米16改名小米17冲上热搜。 9月15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社媒上发文,官宣全...
关注孕期营养 孕育健康未来 2025年9月1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以及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承...
吉鸿昌将军的重孙,参军入伍! 据《人民日报》消息,9月13日上午,河南省扶沟县在吉鸿昌将军纪念馆前举行新兵入伍欢送大会,百余名优秀...
预制菜国标或将出台,多只概念股... 近日,随着罗永浩称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事件不断发酵,预制菜也得到了广泛关注。9月13日,有媒体报道...
田径世锦赛丨男子10000米颁... 当日,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00米颁奖仪式在日本东京举行。 9月15日,冠军法国选手...
4511人!太原师范学院202... 新黄河客户端获悉,9月14日,太原师范学院2025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新生入学报到。太原师范学院党委...
罗永浩:反复权衡之后,决定还是... 持续多日罗永浩与餐饮品牌西贝的预制菜争论有望告一段落。 9月15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将放弃对贾国...
“后门”问题还没洗白,中方认定... 文/三玄 9月15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重磅消息,经初步调查,认定英伟达公司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
改变海战游戏规则?美媒:日本电... 电磁炮一响,美国落后了,日本领先了?中国却还在继续发展反舰导弹?这是美媒在最新的评论文章中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