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震撼了整个中国,蒋介石与其盟友被张学良与杨虎城扣押在西安。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各方应该如何应对呢?
在此次事件中,何应钦等亲日派人士打算借此机会发动内战,试图在纷乱中维护自己的利益。然而,眼下的危机局势让很多中国人民对内战的发生表示反对。中国共产党也是持这种反对态度,呼应社会更广泛的声音。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意识到必须与中共进行沟通,因而邀请他们派代表来西安,共同探讨解决危机的办法。12月17日晚,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抵达西安。与此同时,何应钦发布了讨伐蒋介石的命令,自任讨伐军的总指挥,并派遣飞机对西安及周边地区进行轰炸。对此,张学良则表示:“他来了,一切就有办法了。”
当晚,周恩来与张学良进行长时间的深入交谈,直到深夜。他们讨论了西安事变的全过程,以及蒋介石被扣押后的种种反应,还有南京的局势和各方的反响。张学良强调:“当务之急是如何处理蒋介石这个问题。”
他进一步指出,从个人观点来看,不妨试图争取蒋介石加入抗日的行列,因为此时这是最有可能实现的方案。他提议,只要蒋愿意停止内战,团结一致抗日,便可以让蒋保全,并支持他作为全国抗日的领导人。
周恩来对此表示认同,并提出:“西安事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对蒋的处理。”接着,他分析道:“如果对蒋介石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可能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未来:若能说服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国将免于被日本侵略者灭绝,迎来光明的前景;若公开指控他并将其交给人民审判,甚至判处死刑,不仅无法阻止内战,反而会使日本帝国主义更有机可乘,这将使中国的未来岌岌可危。蒋介石实际上控制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迫使他抗敌并将其扶持为领袖,等于是为全面抗日打下基础。”
张学良同意周恩来的见解,认为此时的决策将至关重要。周恩来随即向党中央发送电报,汇报他在西安了解到的情况,并提出关于对蒋介石处理的建议。他写道:“我们可以保证蒋的安全,但如果南京的部队挑起内战,则蒋将无望安全。”
这一提议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及时认可。第二天,中共中央首次公开发表宣言,并致电国民党中央,号召和平解决西安问题。这一倡议正是中共和平处理西安事变的最初动机。《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凝聚在毛泽东旗帜下》一书由陈冠任著作,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详细记录了周恩来在解决西安事变时与毛泽东之间的互动。这本书成为了该社的年度畅销书,与《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成套售卖,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了一本红色历史的畅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