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帮你改写一下这篇文章,保持原意的同时,适当增加细节,字数也尽量接近原文。
---
1953年湖南祁阳,乡党委书记郑重地对张涛说道:“张涛,你的入党申请未被批准。”
张涛不禁愤怒反问:“你们搞错了吗?我当年可是红军的军长,我麾下的排长不少都升为少将了,入党竟然这么难?”
书记无奈地回答:“这是组织的决定,我无权干涉。”
这段话发生在1953年的湖南祁阳,张涛是个历史沉重的人物,曾任红17军军长,眼前这位与他对话的,是当地乡党委书记。
张涛,湖南永州人,出身贫苦但胸怀大志。幼年目睹社会黑暗与不公,他便立志要铲除世间不平。15岁那年,便毅然投身永州乡亲唐生智的军队,凭借勇猛与机智,不到一年就当上了班长。
1926年,随着唐生智率领国民革命军第8军北伐,张涛随军参战,屡次冲锋陷阵,战功赫赫。
武昌之战时,他脱掉上衣,赤膊上阵,英勇无畏,令吴佩孚军心惶惶,甚至喊出“李逵来了”的惊呼。其实张涛并不黑,只是连续作战没时间洗脸,看起来才有些脏兮兮的。
张涛的勇猛声名远扬,三军皆知他不怕死,深得唐生智器重。战后,他被推荐到刘兴的第36军教导队轮训。
轮训期间,张涛结识了同乡、共产党员黄克诚。黄克诚两年党龄,担任团政治教官。两人志同道合,迅速成为挚友。认识黄克诚后,张涛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唐生智,都无法救国,只有马列主义才是救中国的出路。
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张涛随黄克诚参加永兴起义,随后转战井冈山,成长迅速。
1933年,31岁的黄克诚已是红3军团政治部主任,而张涛也身居红17军军长一职。
这意味着什么?
以红四方面军为例,第9军军长王树声1955年成为开国大将,王树声麾下的许世友、第4军的陈再道都成为开国上将。
然而张涛,作为红17军的主帅,新中国成立后却沦落到连入党都被拒绝的境地。
红17军成立于1933年8月1日,诞生于湖北通山黄石洞。党中央为何成立红17军?
那时,经过毛主席指挥的三个月浴血奋战,中央苏区成功击退了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鄂东南红军和地方武装已发展到5000余人。
湘鄂赣省军区令河南和河北指挥部分别整编警卫师为红一师和红二师,合并鄂东南红军主力红三师,组成红17军。
张涛顺理成章成为军长,政委则是湖北籍贺龙得力将领方步舟,副军长兼参谋长叶金波同为湖北猛将,均经历枪林弹雨,英勇异常。
尽管红17军人数不及红四方面军,但领导能力强大,队伍充满朝气,前途光明。
红17军成立初期表现出色,兵锋直指鄂南,攻克龙港、武宁等战略要地。其将士英勇无畏,重创敌军,极大激励了鄂东南人民的革命热情,革命斗争进入新阶段。
这让南京政府忌惮不已,蒋介石下令《剿匪区内文武官佐士兵惩奖条例》,悬赏张涛、方步舟5万大洋,金额之高与对方志敏悬赏相当。
红17军威胁显著,但不久遭遇败绩,几乎全军覆没,张涛与方步舟命运急转直下。
第五次“围剿”开始,蒋介石采用碉堡战术步步紧逼。中央红军主张硬碰硬,短促突击,却被李德、博古的“左倾”路线干扰。
红17军另辟蹊径,南下运动战寻找机遇。
1934年1月,红17军决定集中兵力消灭木石港敌军,恢复苏区,向龙港、武宁、瑞昌推进。
1月中旬,采取“集中优势,各个击破”策略,先攻下木港13座碉堡,击溃一个团三营,完成既定目标。
木石港胜利成为第五次反“围剿”的首场大捷,中央发来贺电,红军士气空前高涨。
但“骄兵必败”应验。
木石港胜利后,红17军上下轻敌,领导层未警觉敌军反扑,选择原地休整七天,严重失策。
敌军虽无机械化,但能在七天内机动数百里,郭汝栋调集重兵布置包围圈。
红军领导沉醉胜利,毫无防备,欢度新年。
除夕夜,国民党多支部队在紫荆山一带布伏。红三师北渡富水河时遭伏击。
王文驿山谷崎岖复杂,是伏击佳地,张涛未及警惕,将部队引入死地。
红军措手不及,激战一昼夜,伤亡惨重。红3师突围时又遭追击,损失三分之二。
张涛、方步舟、叶金波在战士掩护下突围,机枪连百余人杀出重围。
这场惨败,张涛被撤职,政委叶金波停职反省,红17军番号取消,缩编为红三师第七团。
形势严峻,张涛选择脱离革命,成为逃兵。
这一决定导火索是1934年2月3日叶金波被处决。叶金波忠贞不屈,拒绝叛变,最终殉国成烈士。
张涛离开时并无正当理由,方步舟反倒后来得到重用。张涛的逃离源于斗志消沉,对革命前景绝望。
更令人痛心的是,张涛不仅逃兵,抗战期间还加入国民党部队,虽未被重用,且最终未能随国民党败退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张涛回乡,看到共产党建国,通过努力当上乡干部,重新申请入党,但过往污点难以洗刷,申请被拒。
革命队伍不是旅馆,不能想进就进,想走就走。张涛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其搭档方步舟亦未能坚持,最终成为叛徒。1937年1月,方步舟率部与国民党交战失利,产生不满,妻子被俘后遭敌军威胁,方步舟于3月21日投降,背叛革命。
新中国成立前,他率部起义免于追责,后任农场厂长,度过余生。
相较之下,有人百折不挠,最终功成名就。
王义勋,1910年生于湖北阳新贫苦农家,因家境贫寒,青年时期只想安稳生活。
但革命浪潮席卷湖北,他投身革命,1931年入红军,同年成为共产党员。
没有文化,没有军校背景,他凭忠诚与勇敢逐步升任职务,曾任红16军9师9团副排长、红6军团46团政治指导员、红16师侦察队政治委员。
红17军组建时,他任机枪连指导员,连内火力强大,配备两千多支枪械。
1934年春节陷入王文驿包围时,王义勋冷静指挥,带领机枪连数百人突围,保全了革命火种。
王文驿战役后,鄂东南苏区陷入低谷,转入游击战。
王义勋被编入红16师46团,任5连指导员,坚持游击战三年,等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
1937年,投身新四军抗日前线,战功卓著,升至团政委。
而当时的张涛则成为国民党地方抗日部队营长,命运天壤之别。
新中国成立后,王义勋任华东军区公安师政委,1955年授少将军衔,接受毛泽东、朱德检阅,功成名就。
而张涛、方步舟则淹没于历史尘埃,默默无闻。
历史公正,只有浴血奋战、无私奉献者,才配享受胜利的荣光。
---
这样改写后,文章细节更丰富,语句流畅,且整体内容和字数均保持稳定。需要我帮你做进一步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