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的建立直到东汉灭亡,超过百年的时间里,这个大一统的王朝始终面临着一个强大且持久的敌人。根据历史统计,东汉时期与这个敌人之间发生了数十次大小战役。那么,这个敌人到底是谁,竟能让东汉在这么长的时间内无法将其征服?这个敌人并非匈奴,而是与匈奴不同的羌人。
提到羌人,你或许会联想到今天的羌族,而事实上,古代的“羌人”和现代的“羌族”并非简单的同一概念。历史上的羌人群体是流动的,也就是说,从最早的羌人到现代的羌族,其内部构成与身份并非一脉相承,而是一个由不同族群、不同历史阶段交替演变的过程。那么,东汉时期的羌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弄清这一点,我们需要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探寻东汉之前的种种背景。
早在夏朝时期,羌人的身影就已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进入商朝后,羌人的活动愈加频繁,许多商朝的卜辞中都有关于羌人的记载。在这些卜辞中,“羌”字是由“羊”和“人”两个字组成的象形字,形象地描述了一位戴着羊角的人的模样,显示出商朝时期羌人戴羊角的习俗。此外,有卜辞记录中还提到“有来羌自西”,这表明羌人的活动范围当时大致位于今天山西南部或更西的地区。
这些卜辞的记载表明,商朝时期的羌人并非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商朝人民对西部游牧部落的统称。这些被称为羌人的部落,常因领土扩张的需要,与商朝发生战争。卜辞中也记录了商朝与羌人交战的情况——有时是商朝发动的扩张战争,有时则是羌人主动出击。在此期间,为了抵御频繁的冲突,商朝周边的这些游牧部落逐渐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商朝的侵略。羌人的力量庞大,因此商朝王朝对他们的防范与讨伐也非常重视。
历史记载显示,商王朝时期曾在武丁时期调动了超过一万三千人的军队前往讨伐羌人。考虑到当时商朝的人口已然有限,这一举措也从侧面反映了羌人对商朝构成的重大威胁。然而,尽管商朝与羌人进行了多次冲突,羌人在战斗中通常处于劣势,结果商朝的征战往往使羌人在商朝的地位处于低下水平。
由于战败,商朝的记录中经常会提到羌人被俘虏,这些羌人或被作为祭祀的牺牲品,或被迫成为奴隶。大多数被俘的羌人,最终会像牲畜一样被献祭给商朝的先祖。由此可见,商朝时期的羌人几乎没有任何人权或社会地位。在这种压迫下,部分羌人开始反抗商朝的统治。到了商朝晚期,一部分羌人选择与西周联手,共同推翻商王朝,最终成功实现了政权更替。
与西周的结盟,使得这些羌人在周朝时期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周朝的文献中多次提到羌人,例如“羌伯敦”这一名词,表明这部分羌人已经跻身于贵族阶层。此外,周朝王室与羌人之间的关系也不再像商朝时期那样充满敌意和歧视。《诗经》中便有关于周王室迎娶姜女的诗歌,这其中提到的姜嫄被视为周朝的始祖之一,而她的身世与羌人紧密相关。周朝与羌人的联姻逐渐成为常态,许多周朝的君王都有来自羌族的妃子,甚至周幽王的皇后也是一位羌人。通过这种方式,羌人逐步与周朝王室和华夏社会融合。
有些人可能会对《诗经》中的姜嫄产生疑问,认为她的名字并不与“羌嫄”直接相关。但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姜与羌在古代音韵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推测“姜”实际上是指代羌人的姓氏。周朝的文献中,“羌”字并不多见,而“姜”字的出现频率较高,这也表明羌人在这一时期已经以姜为姓,成为一个独立的族群,并在周朝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然而,并非所有的羌人都与西周结盟。一部分未与周朝联合的羌人,选择了迁徙或融合到其他地区。当商朝的疆土不断扩展时,这些羌人有的融入了华夏社会,成为“戎”部落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戎”一词与“羌”一样,也有带有贬义的意味,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戎”中的羌人称为“姜氏之戎”。
周朝衰落后,许多外敌对其领土产生觊觎之心,“姜氏之戎”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姜氏之戎”多次与周王朝的军队发生冲突,并屡次获胜,显示了他们强大的军事力量。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羌人经过多次民族融合后,只有少数“戎”部落仍未完全融入华夏。此时,史书中的“戎”字逐渐增多,其中记载了诸如渭首的狄戎、泾北的义渠戎、洛川的大荔戎等,这些都被认为与羌人有所关联。
然而,并非所有的“戎”都可以直接与商周时期的羌人划上等号。大多数“戎”部落与商周羌人的联系已经难以追溯,只有少数的“姜氏之戎”与商周羌人有着较为明确的渊源。最终,姜氏之戎选择加入晋国,并通过联姻、任职等方式逐渐融入华夏社会,助力晋国日益强盛。
到了战国时期,羌人已逐渐融入华夏社会,商周时期的羌人群体也因此告一段落。那么,东汉时期的羌人究竟从何而来?这就涉及到了无弋爰剑和河湟羌人两个重要的群体。
《西羌传》提到,无弋爰剑一开始被认为是羌人,后来却被视为戎族。河湟地区的士著也被明确称为羌人,这说明两者并非同一系统。无弋爰剑在秦朝时被焚烧,但奇迹般地生还,之后他与河湟羌人一同逃至今天的河湟谷地。由于无弋爰剑的奇迹般幸存,河湟羌人视其为神迹,并十分推崇他,最终他融入并领导了河湟羌人,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羌人系统。
至此,河湟羌人成为秦汉时期主要的羌人群体,而东汉的羌人,除了河湟羌人外,还包括新疆、西藏等地的羌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地区的羌人属于不同的羌人系统,与河湟羌人以及商周时期的羌人并无直接关联。称其为羌人,更多的是延续了最初对西部异族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