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有一座塔,苏联要求拆掉,日本也想拆,但我国:就不拆!
创始人
2025-09-15 12:02:28
0

在中国东北的旅顺口区,有一座标志性的塔——白玉山塔,最初名为“表忠塔”。它并非一座普通的建筑,而是背后藏着深刻历史的见证。建塔的国家是日本,时间是在1907年至1909年之间。它的建成是为了纪念在日俄战争中阵亡的日本兵。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对这座塔产生了不满,认为它是俄罗斯惨败的象征,想拆掉它。而日本建塔的初衷虽然自然而然地含有自豪成分,但随着历史的变迁,日本在塔的问题上也参与了拆塔的争议。最终,这座塔的命运被中国决定:“不拆!”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复杂背景?

白玉山塔坐落在旅顺的白玉山上,塔身高达66.8米,拥有273级螺旋楼梯。塔顶呈现出子弹或蜡烛般的形状,独特而醒目。这座塔的建造始于1907年6月,历时两年多,到1909年11月才完成。日本政府投资了25万日元,调集了约2万名工人,其中大部分为中国劳工。塔基使用了日军沉船的花岗岩,而塔身的大部分石料则是从日本运来的。完工时,日本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约有1300人参与,气氛热烈。

建塔的初衷并不复杂,就是为了庆祝日本在日俄战争(1904-1905年)中的胜利。日本人希望通过这座塔,表彰为天皇献身的士兵,并以此彰显军国主义的“忠诚”。塔的设计与建造,由两位重要的日本将领主导:海军的东乡平八郎与陆军的乃木希典。两位将军都是日俄战争的关键人物,尤其是旅顺战役后,他们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纪念塔,既是为了缅怀为国捐躯的战士,也是为了宣扬日本军队的胜利。

然而,对中国人来说,这座塔的象征意义却截然不同。它是日本侵略的见证,承载着那段屈辱历史的记忆。塔的建设过程中,众多中国劳工被强征来充当苦力。很多工人在工地上丧命,其中有的是因为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甚至有工人被日本监工虐待致死。对于塔的完工,日本人庆祝时热闹非凡,而中国老百姓却只能在心里愤怒与痛苦,目睹着这一带着血泪的建筑屹立在眼前。

至于苏联与这座塔的关系,得从日俄战争说起。那场战争中,俄罗斯败给了日本,失去了包括旅顺口在内的多个重要领土。塔一建成,上面刻着的日文铭文,毫不掩饰地展示着日本的胜利。对苏联来说,这座塔成了俄国惨败的象征。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后,看见这座塔,直接将塔上的日文铭文抹去,试图抹掉那段屈辱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白玉山塔也经历了几次名字和身份的变化。1951年,塔正式更名为“白玉塔”,而此时旅顺仍然处于苏联的控制下。到了1954年,赫鲁晓夫访问中国时,曾建议拆除这座塔,理由是它提醒着俄国的失败。面对这一提议,中国方面的反应十分坚决,周恩来亲自接待时明确表示,塔属于中国,是否拆除是中国的决定。赫鲁晓夫的提议因此被搁置,塔依旧保留下来。

尽管如此,日本也曾在不同的时期对这座塔提出拆除建议。尤其是在1945年日本战败后,一部分日本人认为这座塔作为侵略的象征,留在那里显得尴尬,主张拆除。不过,这些声音最终没有得到回应,因为那时日本已经失去了对这片土地的控制。

真正让日本再度关注塔的命运,是1980年的拆塔风波。那时,旅顺的一位老干部参观白玉山塔时,深感历史的沉痛,写信要求拆除这座塔。这一事件引发了当地的广泛讨论,许多民众认为,这座塔的存在是对侵略历史的冷酷提醒,不拆掉它就是一种耻辱。日本听闻此事后,通过外交途径提出抗议,称这座塔是“中日友好的见证”,并暗示如果中国不拆塔,他们愿意加大对华投资。这个说法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因为白玉山塔显然是日本侵华的铁证,如何能与“友好”挂钩?

中国政府对此坚持自己的立场,不为所动。拆塔与否,事关国家历史的立场,既是对历史的记忆,也是对未来的警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历史不容抹去。正因如此,中央政府在1980年之后明确表示,这座塔应保留,作为后人铭记历史的教育基地。它不仅是抗战历史的见证,更能激发人们对国家尊严和独立的思考。

为什么不拆这座塔?实际上,这个问题背后包含着复杂的历史、政治与文化因素。首先,塔是日本侵略的直接见证。拆除它,意味着抹去这段历史的一部分。然而,历史不能忘记,也不该被遗忘。正如“勿忘国耻”是新中国的国策之一,这座塔以其真实的存在提醒着每一代人,战争的痛苦与教训。

尽管苏联、日方曾有过拆塔的提议,但中国始终没有做出让步,因为这不仅仅是关于一座塔的问题,而是主权与历史的选择。保持塔的存在,是对历史的负责,也是中国自身态度的体现。拆除塔或许能一时让人解气,但那并不会改变历史的事实,反而可能被外界曲解为对历史的“毁坏”。相反,留下它,不仅能让日本无话可说,也能让我们铭记那些惨痛的历史,激励自己不再犯错。

如今,白玉山塔已经成为了大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这里进行教育参观,学习历史。塔旁的“纳骨祠”曾存放着日本兵的骨灰,后来改建为海军兵器馆,展出历史文物。这座塔从最初的“表忠塔”转变为教育和反思的基地,成为了中国历史记忆的载体。

站在今天的白玉山塔前,它的名字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它的象征意义依然深远。它不再是日本炫耀胜利的工具,而是中国警示未来、反思历史的标志。每年参观的人们,尤其是学生们,站在塔前,听着讲解员讲述那段历史,不禁感慨:和平来之不易。

有人可能会问,留着这座塔是不是会让人不爽?确实,每次看到它,都难免会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但是,这种情绪应该转化为动力。塔的存在,不是让我们盯着过去的痛苦,而是让我们牢记:不要忘记那段历史,也要勇敢前行。这才是它的真正意义。

总的来说,白玉山塔的命运,不仅仅是一座塔的存亡问题,它涉及的是历史、政治与文化的多重博弈。中国坚决不拆它的背后,是对历史的坚持,也是对国家主权的捍卫。你怎么看这座塔?觉得该拆还是该留呢?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正厅顾兆文,任上被查 据辽宁省纪委监委9月15日消息: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辽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是时候把湖北列入全球热门旅游...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9月14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武汉圆满落幕,向全国观众展示了...
原创 2... 罗永浩与西贝的口水战原本只是一件小事,然而却愈演愈烈,这背后实际上隐藏了信任危机。 首先,认知和标准...
空天地一体化光承载网络白皮书v...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参一江湖) 每日精选报告,『参一江湖』获取报告下载查看。 融合天基、空基、地...
辽宁男子为丁克老人当假儿子月入... 今年3月,辽宁大连一男子和其他8位朋友组建了一支“临时保镖”团队,起初承接护送、反家暴等委托,直到有...
原创 台... 台海局势近期再度升温,随着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涉台法案和中国福建舰的军事行动,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显然迎...
翠微满乾“昆”,繁华都市与生态...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两山”理念如一抹青绿泼洒神州...
国庆中秋假期火车票今日起开售 记者今天(15日)从国铁集团获悉,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自9月29日开始,按照提前15天预售的规定,当...
波兰部署4万军人,北约多国出动... 一夜之间,19架无人机突袭波兰领空,北约多国战机紧急集结东翼。俄罗斯港口火光冲天,俄乌谈判彻底陷入僵...
西安一城改项目“夭折”后:街办... “已经三个月没发工资了”,迫于公司的现实困境,“陕西百强企业”天朗控股集团多方求助试图讨回一笔政府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