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会根据您的要求对原文进行改写,同时保持语义不变,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
---
《资治通鉴 唐纪四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为安、史父子立祠堂,谓之四圣,且求为相;上令内侍孙知古因奉使讽令毁之。冬,十月,甲辰,加承嗣同平章事以褒之。
公元773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在河北地区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与史朝义父子四位叛将建造了祠堂,并将他们尊奉为“四圣”,并向唐朝政府请求让自己担任宰相职务。唐代宗得知此事后,指派内侍孙知古带着皇帝的旨意前去劝说田承嗣拆除祠堂。经过一番劝说,田承嗣最终同意拆毁祠堂,而唐代宗则以加封田承嗣为同平章事来奖励他的妥协。
此时,距离安禄山的死已有17年,安庆绪被杀已过去14年,史思明被斩首已过12年,史朝义自杀已经10年,且安史之乱也已平定整整十年。看起来,这一行为实在荒唐至极——一个曾经背叛国家的将领,竟然为昔日的叛乱主将修建祠堂。唐朝皇帝在得知此事后,派遣使者温言劝解,随后才以晋升田承嗣为高官的方式,迫使他撤销了自己的行为。那么,田承嗣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呢?
田承嗣,河北秦皇岛卢龙县人,家族世代担任卢龙军裨校职务,而卢龙军则是当时负责保卫幽州(今北京)的军事力量。安禄山担任范阳、平卢、河北三镇节度使,实际上是田承嗣的上司。田承嗣的家族一直是军人世家,世代守边,为国家效力,父子相传。
田承嗣在边境上凭借平定外族的战功,最终晋升为武卫将军。安史之乱爆发后,田承嗣随安禄山起兵反叛,并一路南下参与进攻洛阳。安禄山命令田承嗣镇守颍川(今河南禹州),并指挥他攻打南阳太守鲁炅。经过一场激战,南阳被攻陷,鲁炅逃往襄阳,田承嗣随即转攻襄阳,却未能成功攻克。
757年9月,唐军收复了长安,10月又重新占领洛阳,安庆绪带领叛军逃往河北。此时,田承嗣的后方已经被唐军切断,他被迫投降唐朝。没过多久,田承嗣再次反叛,率领部队北上投靠安庆绪。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后,田承嗣又选择投靠史思明。
759年,史思明率军攻打洛阳,田承嗣作为先锋参与了此次战役。随后,他被任命为魏州刺史。第二年,田承嗣率军大举掠夺淮西。761年,史朝义杀死史思明,田承嗣便跟随史朝义。第二年,唐军收复洛阳,田承嗣随史朝义退守河北的任丘。
很快,田承嗣带领4万大军与唐军仆固玚对阵,结果被唐军击溃,史朝义也被仆固玚击败。此后,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薛嵩等叛将纷纷归降唐军。面对四面楚歌,史朝义最终选择自杀,李怀仙将其首级献给了唐军。田承嗣则派人将史朝义的家眷送到仆固玚的营地。
田承嗣,作为安禄山、史思明的旧部,为了保命多次投降唐朝,并且在史朝义自杀后,将其家眷献给唐军。那么,田承嗣为何会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父子四人建祠堂,并尊他们为“四圣”呢?
1. 安禄山、史思明的影响力
有人认为安禄山与史思明在河北地区颇得民心,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事实上,安史叛军内部并没有真正忠诚的将领。许多将领在安史叛军与唐朝之间多次投降,甚至不止一次。此外,安史叛军在河北地区屠城、挖坟、烧杀抢掠,罪行累累,哪里可能赢得民心?
需要澄清的是,田承嗣为四位叛将修建祠堂,并将其尊奉为“四圣”的行为,完全是由安史叛军的旧部发起的,而非河北的百姓。安史叛军旧部在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和薛嵩的领导下,几乎是以整体的形式归降唐朝。许多部队的将士都曾随安禄山和史思明作战。
《新唐书·张弘靖传》中提到,在唐穆宗长庆年间(公元821~824年),张弘靖担任卢龙节度使时,河朔的旧将与士卒依然称安禄山与史思明为“二圣”。这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六十多年,按照代际推算,已是三代人。尽管如此,当地的旧将和士兵依旧坚守这一称呼,可见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影响力非同小可。
张弘靖为了改变这种风气,曾下令挖掘安禄山的坟墓并毁坏其棺木,试图破除“二圣”的崇拜,但这一举措引发了旧将的不满。这些将士并非当年安史叛军的成员,但由于军队中的将领通常是父子相传,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影响在旧军中流传颇广。
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影响力在军队中的根基深厚。首先,安禄山曾提拔了许多将领,田承嗣便是其中之一。田家原本是卢龙军的基层军官,正是安禄山的提拔才使田家逐步走向了权力的巅峰。田承嗣感恩安禄山的提携,因此对于安禄山怀有深厚的情感。
2. 田承嗣的私心
在投降唐朝之后,田承嗣开始暗中培育一支忠于自己的亲兵。这支兵力大约为一万人的“衙兵”,实际上是他所私自招募的武装力量,完全由他个人支配。虽然他当时已经是唐朝的官员,但他却没有履行作为朝廷臣子的责任,反而为自己谋取私利。
田承嗣之所以为四圣建祠堂,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私心:一是利用安禄山、史思明等人的影响力来拉拢安史叛军的旧部;二是通过此举试探朝廷对他行为的反应,看看唐朝的容忍度和军事实力;三是通过此举进一步巩固自己在魏博地区的控制权,最终实现自己割据一方的野心。
3. 宗教影响力
安禄山是粟特胡人,史思明则可能是突厥人或粟特胡人,而安史叛乱的最高领导层几乎全部是胡人。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安禄山不仅依靠军事力量,还借助宗教的影响力来牢牢控制胡人部队。
安禄山利用袄教(又称琐罗亚斯德教或拜火教)来增强自己在胡人中的影响力,这一宗教信仰在安禄山麾下的胡人将领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因此,在安禄山的支持者中,他被尊崇为“圣人”。田承嗣虽然在投降唐朝后已不再是安史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