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3年,西戎的绵诸王正于后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宫中弥漫着香气四溢的美酒与温暖的香雾,十数名身姿婀娜的少女们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宛如仙子下凡,令人陶醉其中。宴会正酣,群臣欢笑,气氛热烈,但突如其来的一名士兵闯入大殿,神色慌张地大声报告:“大王,秦兵已经逼近边境了!”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瞬间让绵诸王清醒过来。但面对强大如潮的秦国军队,绵诸王却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
秦国,地处西陲,国力强盛,强兵富国。自秦孝公时代开始,商鞅变法赋予了秦国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力量,奠定了它崛起的基础。六代之后,秦始皇嬴政以雄才大略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华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然而,这一切辉煌的成就都离不开秦国的先祖——秦穆公的开疆拓土之功。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他,凭借一系列的政治手腕与军事策略,将秦国带到了巅峰。
秦穆公在位时,广纳贤才,提升国力。他通过设立客卿制度,不拘出身贵贱,不论国籍,一视同仁,选拔人才;在外交上稳妥处理内外关系,在内政上则致力于民生,为秦国的崛起与后来的统一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而这一切的成功,离不开他身边一位重要人物——百里奚。百里奚,秦穆公曾以五张羊皮换来,成为了秦国的重臣。
百里奚的加入,如何帮助秦穆公成就霸业?这一切还要从秦晋之好的历史渊源说起。
公元前659年,秦国的国君秦成公去世,由其弟秦穆公继位。秦穆公继位之初,心中满怀着继承先祖遗愿的雄心壮志。然而他很快意识到,尽管秦国疆域辽阔,国力尚未达到顶峰,且缺乏足够的贤能来辅佐他治国安邦。为此,他十分忧虑。
一天,秦穆公召见了他的忠臣公孙支。公孙支进宫时,看见秦穆公独自一人沉浸在酒中,眉头紧锁,显然心情沉重。公孙支连忙问道:“君上,何事让您如此烦忧?若是臣能帮忙解忧,请尽管告知。”秦穆公叹了口气,愁容满面地说道:“齐侯在葵丘举办了会盟,召集齐、鲁、宋、卫等国的国君商讨天下大事,甚至连周天子都派人前去参与。这齐侯何德何能,竟然能让周天子如此服从他?难道大秦的地位真的是如此低下吗?”
公孙支安慰道:“君上,我大秦虽地处西陲,但依然是周天子亲自封赐的公爵,地位岂能自贬?”但秦穆公却不以为然,继续愤愤地说道:“中原诸侯始终将我们视为戎狄,常常压制打压,甚至使我大秦难以生存。难道真是因为大秦无人可以抗衡吗?”
公孙支见状,沉思片刻,便劝道:“君上,当前最要紧的是民众得以安定,武库充盈,兵员强壮。当中原各国无法与大秦抗衡时,您所忧虑的问题便自然会消解。”
秦穆公听了公孙支的言辞,顿时豁然开朗,急忙问道:“公孙先生,您的话直指要害。那么,我该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公孙支思索了一会,答道:“与强国联姻,联合晋国。”
秦穆公听后,稍作沉吟,随即问道:“与晋国联姻,是否能成为上策?”
公孙支点头:“晋国乃强国,又与我秦国接壤。结为盟友,必能使我秦国受益匪浅,威胁之国必然为我所制。”
秦穆公听后,心生赞许,立刻开始行动。他派遣公子絷赴晋国求婚,恳请晋献公将女儿嫁给他,从而实现两国的盟约。晋献公也同意了这桩婚事,公元前656年,秦穆公迎娶了晋献公的女儿,从此开启了秦晋之好。
然而,百里奚的故事还远未结束。春秋时期,公主出嫁时通常会带上许多随侍的媵人,这些媵人中,有的是战俘,有的是随行侍女。晋国的公主出嫁,随行队伍庞大,其中不乏年轻貌美的奴隶。令人意外的是,在前往秦国的途中,一名老媵人偷偷溜走了,而这位媵人正是后来的秦国国相——百里奚。
接下来,百里奚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经过一番波折后,百里奚被秦穆公召回,并开始辅佐秦国发展。最初,他的身份低微,作为一个逃亡奴隶,百里奚并未意识到自己未来将为秦国的崛起起到何等重要的作用。最终,秦穆公以五张羊皮换回了百里奚,开始了这段影响历史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