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谋士如云。而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鼻祖,其智慧远超常人。他的两位高徒——苏秦和张仪,一个合纵六国抗秦,一个连横瓦解联盟,皆以一己之力搅动天下大势。鬼谷子的纵横之术,核心在于“因势利导,以柔克刚”,至今仍适用于商业、谈判乃至人际博弈。
1. “捭阖之道”:开合之间,掌控全局
鬼谷子言:“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捭阖篇》)
即:该开口时滔滔不绝,该沉默时深藏不露。
案例:张仪破楚
张仪出使楚国,许诺割让六百里地换取楚齐断交。楚怀王贪利,立刻与齐国翻脸。然而,张仪回国后却只给六里地。楚王大怒,发兵攻秦,结果大败。
——张仪先“捭”(开),以利诱之;后“阖”(闭),翻脸不认账,让楚国陷入被动。
2. “见微知类”:察言观色,预判人心
鬼谷子强调:“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反应篇》)
即:局势未明时,圆滑试探;局势明朗后,果断行动。
案例:苏秦合纵六国
苏秦游说六国时,并非一开始就谈联盟,而是先观察各国君主性格:
最终,他精准拿捏各国心理,促成合纵联盟。
3. “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不战而胜
鬼谷子认为:“欲高反下,欲取反与。”(《反应篇》)
有时,退一步反而能进两步。
案例:孙膑减灶诱敌
孙膑与庞涓对决时,故意每日减少灶台数量,制造齐军逃亡假象。庞涓轻敌追击,结果在马陵道中伏身亡。
——孙膑并未硬拼,而是“示弱”诱敌,最终不战而胜。
结语:纵横智慧的精髓
鬼谷子的纵横术,绝非简单的诡诈,而是“顺势而为,以智取胜”。无论是谈判、竞争还是人际交往,懂得“捭阖之道”,学会“见微知类”,善用“以柔克刚”,方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