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香河、小西湖、信府河……南京“水地名”里藏了多少秘密?
创始人
2025-09-14 18:03:00
0

全文共2775字 | 阅读需6分钟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南京的每一条“地名”,或许附载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许镌刻着一段不凡的历史,或许飚举着一个杰出人物,或蕴含着某种意义,或表现着某种民俗史实。今天小编就带您盘点南京“带水的地名”,感受南京与“水”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ROAD

进香河:流淌千年的古河道真的消失了吗?

进香河位于南京城中部,前身是东吴孙权开挖潮沟的一部分,距今已有1800多年。黄龙元年(229年)九月,孙权迁都建业(今南京)后,首创南京建都的历史。为加强水路交通,他下令引后湖(今玄武湖)水开凿潮沟,并与秦淮河、运渎、青溪和玄武湖相连,形成当时南京的河道体系,进香河最早便是潮沟的一部分。自东吴后,各水道相连,秦淮河里的船队可由此直抵宫城,构成六朝都城的运输大动脉。

朱偰《金陵古水道图》

祯明三年(589年),陈被隋朝推翻以后,隋文帝杨坚下令平毁南京城,潮沟失去作用,逐渐淤塞。杨吴和南唐时期先后5次大规模修建金陵城,据宋《江淮异人传》载,金陵尚为州(即昇州)时,“筑城西接江,东至潮沟”,可见当时的筑城规模。进香河在城北门外的北门桥东侧汇入杨吴城濠。

明朝时,朱元璋为纪念征战伤亡的功臣,在鸡笼山(今北极阁)建功臣庙,并加宽了运渎北段河道,方便官兵乘船进香祭祀。当时进香河一带寺庙林立,尤其是鸡鸣寺香火旺盛,远在江宁方山一带的百姓都会到鸡鸣寺来进香。进香河与鸡鸣寺城外的秦淮河相连,又通过四通八达的河网,使进香者皆由此河而来,故名“进香河”。

民国年间的进香河

明清时期,进香河舟船不绝,热闹非凡。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对此场面有着非常精彩的描述:“转眼长夏已过,又是新秋,清风戒寒,那秦淮河另是一番景致。满城的人叫了船,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有如烟雾溟蒙。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到晚,做的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说,超度这些孤魂升天,把一个南京秦淮河,变做西域天竺国……”

进香河航拍(左边为陆地测量总局,右边为中央大学,1928年拍摄)

民国时期,进香河由北向南依次有蒋庙桥、西仓桥、大石桥、红板桥、莲花桥等。后来,进香河改为暗河时,这些桥梁被拆除,但大石桥、莲花桥作为地名保留下来。1958年,进香河改为暗沟,但仍有排灌作用。河道上方改造为道路,取名进香河路。

ROAD

小西湖:一段轶事如何改写南京街巷命运?

小西湖位于南京秦淮区,南接马道街、北连小油坊巷,与箍桶巷平行。古名堆金桥、箍桶巷、油坊巷,因曾有德庆庵,也叫德庆巷。小西湖原名“快园”,小西湖之称,来源于此处一个美如西湖的池塘。

据《东城志略》记载,箍桶巷有“快园”。明朝第十代皇帝明武宗南游时到过这里,还在晚阁钓过鱼。明武宗朱厚照在历代皇帝之中堪称特别,一生最爱游历。他信用宦官刘瑾、谷大用和南京的统兵官江彬,整日玩乐嬉游,不理国事。如传统京戏《游龙戏凤》中所唱,他是住不惯那大圈圈中的小圈圈,小圈圈中的黄圈圈的。只要住得稍久,人就好像要发狂了,此时就要出幸,武宗有时会一声不响独自离去。据说若有人敢劝,就会请他吃板子——廷杖,还要在大殿上罚跪五天。武宗为到江南享乐,自封“威武大将军”,下令南巡,沿途骚扰,百姓受害。他在位期间,农民不断起义,是明朝中期最不稳定的时期。

快园

快园的主人徐霖,字子仁,号髯仙,苏州长州人。他治学颇勤,著有《丽藻堂文集》《快园诗文集》《续书史会要》等书。同时,又精于词曲和书画,与著名散曲家陈铎交有“曲坛祭酒”称号。武宗南巡时,伶人臧贤向武宗推荐他填制的新曲,武宗非常喜欢。自此,他常以词曲、书画供奉,多次受到武宗赞赏。

徐霖书法作品

徐霖借故谢绝,博得好名声,时人视为高士。当时“快园”建筑典雅古朴,风景优美,特别是一泓碧波荡漾的池塘,在江南地区小有名气。武宗两次来此,曾钓到一条金鱼,宦官高价争相购买,丑态百出,武宗得意忘形,失脚跌落池中。在封建时代,凡是皇帝到过的地方,都要树碑立传,因此,武宗落水之塘,被美其名曰“浴龙池”。这段轶事在《金陵琐事》中亦有详细记载。后来,“快园”屡易其主。清朝末年,园主败落,而“浴龙池”仍是“春水鸭栏,夹以桃李”,景色迷人,故有“小西湖”之称。

从1927年起,作家张友鸾曾居住在小西湖10号。张友鸾的弟弟张友鸿在《张友鸾秦淮羁旅》中写道:“那时临近的房子多矮小,紧邻操苏北口音者居多。有些地方还种蔬菜,倘在仲夏之日想吃点菊花脑和苋菜倒也方便,鲜嫩可口,深为大哥所赏识。小西湖比较偏僻,然而经常有些叫卖声打破寂静,诸如热老菱、糖粥藕、妙元宵、糖芋苗等,这也为老兄所喜爱。”张友鸾在这里不仅写出《白门秋柳记》《胭脂井》《魂断文德桥》等长篇杰作,而且这里还是他办报的编辑部所在地。张恨水、张慧剑、张友鸾三位大家联手办报,人称“三张”,先后在此办过《民生报》《南京早报》《南京晚报》《南京人报》。

如今,小西湖早已不存,但小西湖街区却成为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22处历史风貌区之一。202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公布:南京小西湖项目荣获创新设计项目大奖。

ROAD

信府河:见证多少朱元璋与汤和的君臣故事?

信府河在中华门附近的内秦淮河西岸,北起武定桥,南至镇淮桥,隔秦淮河与大油坊桥、膺福街并行,古名“桐树湾”。明初,信国公汤和久居于此,遂以信府而得名。

▲信府河旧照

汤和(1326——1395),字鼎臣,出生在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汤和不仅与朱元璋是同乡,而且同在一条小街上长大。至正十二年(1352年),汤和带领十多个壮士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他为人豪爽、足智多谋,擢升千户。汤和不忘儿时伙伴,给朱元璋写信,邀请已在皇觉寺为僧的朱元璋参加义军。朱元璋入伍后,因骁勇多智,被郭子兴收为亲兵,级别在汤和之上。

后来,汤和追随朱元璋转战,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为明王朝的建立创下不朽功绩。洪武十一年(1378年),汤和被封为信国公。诰曰:“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后来,此话作为春联,曾被御书送给徐达。朱元璋视徐达、汤和为“擎天之柱”。

明朝政权巩固后,朱元璋开始削弱诸将势力。汤和洞察其本意,遂找机会对朱说:“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了,希望返回故乡,为将来找一处容身之地。”这番话正中朱元璋下怀,当即批准。第二年,因倭寇侵犯,朱元璋又令汤和复出,在沿海设防。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病死,被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南京民间传说,朱元璋杀戮功臣,汤和因其布衣兄弟,建有大功,又不要兵权,曾要求解甲归田,回乡养老,遂得以善终。

《钟南淮北区域志》记载:“东牌楼迤逦而西,经武定桥西口至信府河街,古谓之桐树湾,此皆秦淮由北而西之岸也。”原来,信府河之所以称为河,应该是沾了秦淮河的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依... 各位亲爱的读者,在阅读本文之前,烦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精彩内容绝不错过,方便随时回顾。支持作...
原创 十...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跨越时空的经典文学作品,至今仍广受各年龄层读者的喜爱。特别是它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
原创 帝... 头条创作挑战赛 据传,在遥远的上古时期,尧舜时代的湖南九嶷山上,藏匿着九座神秘的岩洞,洞中栖息着九条...
原创 徐... 说到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大家的第一印象几乎都是“狠”,确实,他的狠辣手段是众所周知的!那些曾经跟随他...
原创 李... 玄武门之变的背后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中最为关键的事件之一。这场变故不仅彻底改变了唐朝的权力格局,也...
雨 ҉҉҈ 雨 ҉҉҈ 雨 ҉... ✪预计15日至16日白天全市又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量级以中到大雨为主,秦州区大部、麦积区北部、武山县...
原创 放... 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可以确保您第一时间收到我们未来的文章,同时也能方便您分享和讨...
原创 合... 好的,我来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东汉末...
原创 打... 头条深一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
18世纪的欧洲人怎么看中国新闻... 《进入全球公共视域的清帝国:欧洲文献里的中国邸报》(比)钟铭旦 上海人民出版社 邸报,是中国古代一种...